摘要:數學是一門十分考驗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看待事物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本文簡要概述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1]。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
一、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所謂獨立思考能力,就是一個人能夠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這個世界,思考這個世界,能夠感受并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并以此更好地認識自我。小學數學教育目標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并能夠良好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能夠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由此可見,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是小學數學教育中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獨立自主地運用數學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得數學的學習發揮了真正的價值[2]。
不管什么階段的教育,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向國家與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而不是只有固定思維、不懂得創新的機器人。小學階段是為學生未來學習生活打下基礎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可塑性較強,因此,教師在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十分重要。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制度一直受到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的影響,整節課程通常都是由教師一人去講授,與學生的互動極少,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想法和教學流程參與學習,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獨立地思考。這種完全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權,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國的教學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于過去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大多數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仍舊處于一個相對被動的學習狀態,時刻以標準答案為準,以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為最終目標,這樣的固定框架導致學生的個性與獨立思考能力遭到了抹殺。大多數學生只會按照老師給的思路或學習模式死記硬背,很少有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長期以往,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逐漸退步甚至放棄。
(三)繁重的課業負擔壓榨了獨立思考的時間
過于追求考試成績與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為學生帶來了十分繁重的課業負擔。學生在完成了在學校緊密的課程安排后,還要回到家中完成大量的課后作業。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難度相對更高,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后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與內化,而大量的課后作業不僅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會導致部分學生對待數學學習更加敷衍了事、破罐破摔。原本在課堂上能夠留給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就不是十分充裕,如果在課余時間學生也沒有經常動腦思考,那么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難度將大大提升[3]。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就要引導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思維固化地去看待問題。為此,教師應該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并積極參與到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通過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并鼓勵學生邁出獨立思考的第一步。例如,在小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開始前,準備一些1元面值的人民幣,和1毛、5毛的硬幣,讓學生模擬超市購物,事先營造出濃厚的學習環境,再由此引入對小數的學習。通過這種情景化的教學環節,逐步引導學生開始本節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對接下來所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選取趣味性且聯系生活的教學內容
數學學科與其他科目相比,相比較更加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尤其在學習一些復雜的數學理論時,學生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且在理解了基礎的數學邏輯思維的基礎上,才能夠跟上學習進度[4]。一旦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了難題與阻礙,就很容易會對數學喪失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規劃時,多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內容,結合在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的案例,或者利用一些常見的小道具,如硬幣、筷子、鉛筆等等,將抽象的數學公式變得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物件,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愿意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獨立思考。例如,在學習倍數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糖果,首先給學生提示:糖果的數量是9的倍數,隨后學生們會想到18、27、9......因為他們都是3的倍數。然后教師再給出更多的提示:糖果的數量既是9的倍數,也是4的倍數,學生們就會回答出:36個。通過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以及有趣味性的猜謎形式,學生會不由自主的跟隨教師的帶領進行自主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了數學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該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方法。
(三)靈活運用合作學習
近年來,合作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憑借其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的良好效果,在各學校得到了廣泛運用。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肯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之間主動進行交流與討論,教師負責引導和點撥[5]。通過這種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相互競爭、相互幫助的模式下共同進步,使學生能夠逐漸學會自主思考,和其他同學討論自己的想法,并聽取其他人的意見,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點。同時,在合作學習中,還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社交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自主思考能力是數學教學的目標與重點內容,是值得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長期研究的課題。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為了養成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著力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選取趣味性且聯系生活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合作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朱克明. 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 中外交流,2017(05):12-13.
[2]?陳良燕.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路徑分析[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000(003):36.
[3]?辛巧燕. 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6,000(005):P.18-18.
[4]?羅蓉.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探究[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00(001):192-193.
[5]?沈丹萍. 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 文存閱刊,2017,000(008):P.87-87.
作者簡介:孫麗華,女,本科,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作者單位: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