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么措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受到本民族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漢語基礎薄弱。加之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要進一步開展改革,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學進步。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1 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教材應用
在新課標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再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實際內容做好備課工作。明確教學目標能夠讓這個教學過程中變得清晰,所有的教學工作都圍繞目標開展,能夠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各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保證教學目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工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教材的應用。特別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并且思考如何在基于教材的基礎上更好的開展語文教學。用怎樣的教學方式,組織什么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輕松的理解教材內容。最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一味向學生灌輸教材知識。
2 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進行優化
簡單來說,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教師這里學到知識。同時教學過程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重要途徑,所以說教學過程如果存在問題,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是在以往的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以教師為主體,整個教學過程比較單一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一定要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具體來說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多留給學生一些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發言,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3 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
對于教師來說,教學語言非常重要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教學語言更加重要。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所以對普通話比較陌生。通常來說,小學語文教師上課過程中必須使用標準的漢語普通話。但是少數民族地區情況特殊,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最好開展雙語教學。因為很多小學生從上學才開始接觸漢語,全漢語教學對于他們來說難度很大。雙語教學能夠讓學生迅速適應漢語學習,從而保證教學效果。但是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語言應用的標準性。更重要的是用小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注意表達的親和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加強大家的漢語交流溝通能力,讓學生盡快融入漢語的語言環境,提升語文知識水平。
4 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手段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著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完成。但是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要對小學語文教學手段進行優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課文相關的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傳統板書的方式學生很難理解課文內容。而情境教學法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入合作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語文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同時合作交流過程中能夠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語文交流能力。豐富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讓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喜歡上語文課程。
5 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下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本文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分析,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語言以及教學手段四個方面說明了應該怎樣開展語文教學。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夠有效提升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解萌萌.新課標下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常規課堂教學淺析[J].新課程研究,2020(10):125-126.
[2] 毛玉彪,鄭曉軍.探索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27
[3] 劉興平.淺議如何營造民族地區小學語文的課堂氣氛[J].語文學刊,2015(16):140+172.
[4] 李興彩.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