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禾
摘 ?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對課本教材中的文章有著深刻的理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和能力,他們就必須要重視自己的朗讀教學活動,并且不斷地研究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筆者也對朗讀教學進行了思考,并且提出了擺正學生的朗讀態度、營造生動的朗讀環境和組織多樣的朗讀形式三種朗讀教學策略。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朗讀教學經驗對以上三種策略進行介紹。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文教學;小學
朗讀就是要用規范的普通話將課本中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造活動,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都是要建立在朗讀的基礎上的。因為通過朗讀,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并將之內化為屬于自己的語言。因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并且對自己的朗讀教學持以重視的態度。接下來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將這一重視的態度體現在自己的具體教學行動中,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
一、擺正學生的朗讀態度
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很重視朗讀教學活動,因為對學生的考查范圍并不包括這一項內容,學生也因此對朗讀沒有一個重視的態度。因而當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重視自己的朗讀教學時,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擺正學生的朗讀態度。此時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來讓學生明白朗讀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進行朗讀,而不是讓教師督促著學生進行朗讀,兩者所取得的朗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進行《盤古開天地》這一神話故事的教學中,筆者首先會讓學生閉上眼睛去傾聽自己的朗讀。此時筆者就會對學生朗讀《盤古開天地》這一篇文章,筆者會朗讀兩遍,一遍是絲毫不帶感情的敘述,另一遍是充滿感情,讀出了盤古的無私奉獻,讀出了盤古的偉大。每讀一遍,筆者都會向學生詢問傾聽后的感受,明顯第二遍之后學生的感悟會更加深刻。不僅如此,在第二遍之后,學生對文章也有著更深的記憶,他們甚至能夠模仿著筆者將故事講述出來。這樣的話,學生就感受到了朗讀的重要性,他們日后也就能夠積極地去面對筆者所組織的朗讀活動了。
二、營造生動的朗讀環境
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小學語文教師為學生呈現的朗讀環境過于平淡和枯燥,學生是無論如何也激發不了朗讀的興趣的。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為學生營造生動的朗讀環境。那么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呢?他們此時就需要利用集形、聲、色于一體的多媒體,并且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進行生動情境的創設,還可以配上相對應的音樂,進而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強烈刺激,激發他們的朗讀欲望。例如:《雪梅》這首古詩向學生展示了雪和梅花所獨有的特點,進而讓學生理解人各有所長和所短的道理,學生對于古詩的朗讀中也需要體現出這一點。但筆者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產生朗讀的興趣,此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白雪皚皚的場景和雪中紅梅盡情盛開的場景,并且配上了贊美雪和紅梅的歌曲。這樣的話,學生就會震撼于自己所看到的場景,并且想要對雪以及梅花展開贊美。但自己的語言有所匱乏,此時學生就會想要去朗讀該首古詩。這樣的話,筆者就能夠順利地進行接下來的朗讀教學。
三、組織多樣的朗讀形式
學生是朗讀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給學生留出朗讀的空間,這一點可以通過為學生組織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實現。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征,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就需要讓朗讀形式趣味化,如分角色朗讀、小組比賽朗讀、表演朗讀等。但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進而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約束。例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話故事,筆者在朗讀的形式上就可以選擇表演朗讀和小組比賽朗讀。此時筆者就需要將學生分成9人一組的小組,其中5個人扮演豌豆,1個人扮演捏豌豆的孩子,1個人扮演母親,1個人扮演小女孩,還有1個人是旁白。然后學生就需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研究,旨在能夠讓自己的表演活靈活現。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接下來筆者就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依次進行朗讀表演,并且選擇出表現最優秀的那一組進行獎勵。在某一小組表演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學生都需要認真觀看,否則筆者會對其進行嚴厲的懲罰。當全部小組表演完成之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就會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
總而言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朗讀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在朗讀教學活動中積累足夠的語文知識并且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他們就必須要有著長期堅持的耐心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去對自己的朗讀教學進行思考和探究。然后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將思考和探究的結果進行實踐,并且展開新一輪的思考和探究。相信教師終將能夠取得自己滿意的朗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陸紅梅.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7(22):107-108.
[2]唐國宏.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才智,2017(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