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君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過時,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高中歷史是一門充滿了人文情懷的學科,主要講述在過去的國內外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概念及歷史線索等。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技能,逐漸了解了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并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傳統美德,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本文針對探究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做出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高中歷史教學;應用
引言:
我們正處于一個濃厚的文化信息的時代,高中歷史作為承載了學生歷史觀的重要學科,需要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人文精神。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興趣點以及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地開展探究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激發出自己的創新能力及內在潛能。逐步實現素質教育的初衷,讓學生得到全面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導時,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注重聯系生活實踐,讓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運用。
一、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歷史學習中,教師受制于“應試考試”的束縛,以及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壓制下,歷史課堂顯得枯燥而沉悶,缺乏生機與活力。而探究式教學增加了更多的互動體驗,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交流與互動,激活了高中歷史課堂,營造出了輕松而愉悅的課堂氛圍,進而提升了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針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各個事件發生的節點進行串聯,讓學生了解過去發生的歷史真實事件,并且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而探究式教學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了新的打開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新的角度來學習歷史,深入探究歷史人物的情感,以此來深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情懷。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巧妙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這說明,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疑問,才能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所以教師在開展歷史課堂時,要注意巧妙的設置疑問,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刺激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進而努力尋求解答的方案。
在學習“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中,課程目標是通過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評價相對應的歷史作用。教師可以針對本節課的內容設置疑問如下:王安石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進行的變法,王安石變法面臨著怎樣的命運呢?變法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2]?假如你處于當時的社會中,你是一個農民或者是富商,或者正在軍隊服兵役,亦或是你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中下層人士,王安石變法又能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呢?利用這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能夠根據思考,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
(二)辯論式開展教學課堂
高中歷史教師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探究形式展開教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所以面對復雜而平淡的歷史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辯論的形式來展開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在辯論中逐漸了解如何正確地看待歷史知識。
在學習“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時,教師將班級的同學分為兩個大組。一組去尋找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一組去尋找秦始皇的暴政,讓兩組學生以辯證賽的形式,來評價秦始皇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正方說,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他完成了六國的統一,結束藩鎮割據,建立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封建帝制,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反方說,秦始皇很殘暴,焚書坑儒,摧殘文化,賦稅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衰敗和滅亡。在接下來的辯論中,學生發現不能夠單純地利用功過來評價這個歷史偉人,應該辯證地看待,進而鞏固了學生的歷史觀。
(三)強化探究式教學評價
在探究式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嚴格地按照教學標準,分析學生的探究式教學效果。對本節課進行實事求是的總結,并且根據下堂課的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教學提前預習的任務。在課后進行教學評價能夠更好地發揮探究式教學的實效性[3]。評價內容包含了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探究的有效性,并可以總結出學生的優勢和薄弱處,進而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
例如,評價“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師要注重學生們探究的角度和深度,讓學生從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出發,探討幕府統治的建立、封建登記制度與封建統治的動搖等等,并且考慮到東西方的差距,日本由“黑船事件”從鎖國走向跨國。綜合地考量學生對于知識點的了解,以及對知識的拓展,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在評價教學之后,教師也要讓學生對知識做好總結,強化對知識的鞏固。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歷史教師要想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要充分吸取探究式教學的精髓,在課堂中發揮出它的作用和效率。在課堂中,隨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不要用“標準答案”作為“思維定式”來約束學生的想法,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和探究。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歷史,并且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木香.問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06):72.
[2]孫雪軍.討論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56.
[3]王亞囡.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