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娥 楊柳
摘要:鄉村振興是農村發展新動力,為農村創業創造了新機會。創業是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的源動力,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本研究通過分析吉林省農村創業現狀,借鑒國內四川省、山東省、江蘇省促進農村創業先進經驗,提出有效促進吉林省農村創業活動開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創業;農村創業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張秀娥(1963-),女,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創業管理;通訊作者楊柳(1998-),女,碩士。研究方向:創業管理。
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對于農村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創業有利于促進農村生產要素流動,農村創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近幾年,吉林省在農村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創業領域窄、產業鏈條短等問題。因此,吉林省在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把握好“創業”這一重要推動力,理清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創業的關系,明晰吉林省農村創業現狀,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促進農村創業更好發展。
1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創業關系分析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農村創業創造了新機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創業主要是指創業者通過對潛在機會的挖掘,在農村地區創建新企業、開創新事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過程。由于農村創業存在規模小、涉農性強等特征,創業政策與創業環境對于農村創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農村創業為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提供了強大動力。農村創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企業家創辦新企業和創造就業崗位,對減少失業和減輕貧困起到重要作用。農村創業的蓬勃發展,有利于減貧脫貧的任務快速完成,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吉林省農村創業現狀
在創業人才方面,吉林省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近年來農村創業發展速度顯著加快。2019年吉林省返鄉創業累計達到10.5萬人。但是,吉林省仍存在青壯年人口銳減、基礎設施衰敗、人才流失嚴重、發展后勁不足等現象,使得農村創業活動受到限制;在創業領域選擇上,吉林省農村創業企業多集中于一二產業,存在創業層次偏低,發展不均衡,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對于創業階段,當前吉林省農村創業企業規模較小,發展時間短,創業紅利未完全釋放,經濟效益不佳,仍有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在創業環境方面,近年來,吉林省重視創業孵化基地和農村創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創業孵化基地不斷增多,為農村創業企業提供多方面支持。
3制約吉林省農村創業的因素
3.1創業氛圍不濃厚
創業文化缺失是造成吉林省農村地區創業起步晚、發展慢的主要原因。幾代吉林人普遍存在濃厚的“國有情結”,缺乏冒險精神和創新意識。整體來看,吉林省沒有形成崇尚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創業環境發展落后。
3.2創業人才缺失
近年來,吉林省為促進返鄉下鄉創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是,吉林省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本土人才留不住,外來人才招不來,能夠回到鄉村進行創業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農村人口空心化、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
3.3創業教育不完善
相比國內其它省份,吉林省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明顯滯后,參加相關培訓的創業者仍是少數,人們缺乏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視。在課程設置上,存在時間短、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等問題。
3.4投融資方式單一
吉林省創業投融資的發展起步較晚,農村地區創業者仍然面臨著融資渠道窄、貸款難等問題。農村創業者很難通過金融機構或市場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所需資金主要依靠創業者多年的積累或籌措,投融資方式太為單一。
3.5缺乏中介保障支持
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吉林省中介服務環境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農村創業中介服務發展更不容樂觀。吉林省農村地區創業中介支持系統嚴重匱乏,存在服務品種單一、獨立性不強、過于依賴政府扶持等問題。
4國內促進農村創業經驗借鑒
四川省、山東省、江蘇省等地區在促進農村創業方面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對于吉林省制定促進農村創業政策有借鑒意義。
4.1四川省促進農村創業模式
四川省長期以來把激勵創業、發展創新作為重要的政策取向,在促進農村創業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果。在資金方面,四川省充分考慮農村創業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難,降低貸款條件,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在人才政策方面,實施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大力鼓勵返鄉下鄉創業。
4.2山東省促進農村創業模式
山東是我國耕地率最高省份,在促進農村創業發展上,山東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鼓勵農村創新創業。在政府政策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給予創業領域、經營模式等方面具體化指導;在創業服務方面,積極構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抓好公益性服務機構建設,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
4.3江蘇省促進農村創業模式
江蘇省創新創業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江蘇省積極探索,不斷改革,結合區域發展特點,鼓勵和支持農村創業。在創業文化方面,江蘇省創業氛圍濃厚,文化內涵豐富,形成崇尚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在創業教育方面,江蘇省具有較為完善的創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實施創業培訓提質增效行動,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
5對策建議
5.1營造良好創業文化
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業文化,激發創業激情。充分發掘農村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吸取江蘇省等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激發形成具有吉林省區域特色的創業文化;加強創業相關文件政策解讀與宣傳,鼓勵多種群體返鄉創業。通過持續開展促進創業相關政策文件宣傳解讀,使農村創業者能夠快速、及時了解各項農村創業優惠政策。
5.2發揮政府導向作用
梳理相關政策法規,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從政策源頭進行總結整合,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實用性,形成有序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實施針對性的政策。由于吉林省各農村地區發展水平不盡相同,所以制定支持政策時,要充分分析吉林省各農村地區創業和經濟發展狀況,了解區域特色和發展優勢,使政策更貼合實際便于落實。
5.3吸引多群體返鄉創業
注重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發揮人才優勢。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依托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重點院校,加強對吉林省重點產業急需技能人才的培訓;采取措施保障人才政策能夠落到實處,提升農村創業對于人才吸引力。在吸引人才上出實招,改善當前人才嚴重流失的狀況,不斷加強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5.4加強創業教育與培訓
科學設置創業課程。創業課程設置要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實用性強創業知識;培育專業創業教師團隊。充分了解創業教師情況,建立教師信息庫,根據不同授課群體挑選合適的創業導師;分析創業培訓需求,根據需求進行創業培訓。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切實了解吉林省農村創業者面臨的創業困境和技術需求,提升培訓效率。
5.5多渠道投融資方式
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明確農村地區金融知識普及的現狀,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推行有針對性的金融知識教育工作;提升財政資金利用效率。結合吉林省發展特點,借鑒發達省份的先進經驗,制定具體化的資金扶持計劃,提升資金的邊際效用;增加投融資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資金支持體系。加強各部門合作,為農村創業企業提供擔保,降低企業的融資難度。
5.6完善創業服務環境
構建創業服務平臺。大力扶持一批科技、金融、人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服務機構,重視創業服務平臺機構建設;構建創業服務團隊。凝聚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組建創業服務團隊,定期下鄉以創業教育、培訓形式,為創業者答疑解惑,為農村創業者提供專業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懷英.農村創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機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03):92-98.
[2]張秀娥,王超.創新驅動下我國創業生態環境優化研究——基于GEM數據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8(05):45-52.
[3]張秀娥,李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吉林省大學生回鄉創業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17):180-182.
(責任編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