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青 陳芝瑩 鮑月琪 李晗 呂紅琳



摘要: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與城鄉界限的逐漸模糊,解決鄉鎮的貧困問題迫在眉睫,如何脫離政府定期“哺育”轉而進行鄉鎮“自我回血”正是本文所思考的問題。本文以田園綜合體模式賦予農民與當地產業自主造血功能為出發點,結合浙江省試點田園綜合體實地調研數據,對浙江省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村扶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浙江省田園綜合體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田園綜合體 ?農村扶貧 影響因素
國家重視鄉村發展,為進一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1]。田園綜合體以農產業為基礎,讓村民充分參與和受益,不僅是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等領域單一、局部探索,更是對農業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全局性變革,是引領未來農業鄉村發展演變的重大政策創新[2]。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田園綜合體模式,正日益成為美麗鄉村中國建設的助推器和扶貧脫貧的重要支柱。那么,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村扶貧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這些影響因素之間的交叉關系如何?這些問題亟需在實踐中得到回答。本文以此為出發點,結合浙江省試點田園綜合體實地調研數據,對浙江省促進農村扶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其他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一、浙江省田園綜合體發展概況
在中央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的過去兩年中,隨著國家政策的日益明晰,全國各地都爭相探索田園綜合體發展之道。浙江省自從被成功納入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省份以來,密切關注推進農業和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使傳統的單一發展模式向全方位綜合發展,并結合高質量實施的農村振興戰略,認真規劃工作,積極開展行動,扎實推進試點,爭取為全省“三農”改造和發展探索取得可以借鑒的推廣經驗,為全國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樣本。目前浙江省已有包括安吉“田園魯家”、柯橋“花香漓渚”在內的2家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和10家省級田園綜合體立項,其余各城鎮區縣也緊跟政策腳步投身于田園綜合體的開發建設。伴隨著浙江省田園綜合體政策體系的不斷成熟,政府引導、市場主體下的農村新型運營機制逐步構建,以農村本地傳統為特色的新產業與新業態不斷涌現,同時也吸引大量社會資本的不斷涌入,社會資源聚合十分明顯,農村經濟社會效益與扶貧績效成果逐步顯現[3]。
二、浙江省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村扶貧的探索性因子
課題組對浙江省的試點田園綜合體進行實地調研,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79份。由于缺少對田園綜合體扶貧效果的研究,本文在訪談調查及查閱網上相關報道的基礎上,整理獲得16個田園綜合體扶貧效果的感知因素,并修改為16個感知題項。采用 likert 5 級量表,以“很不贊同、較不贊同、一般、較贊同、很贊同”,由低到高依次賦 1、2、3、4、5分。
基于問卷,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選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保留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16個題項調查數據的KMO值為0.903,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6311.24,P值為0.001,表明非常合適做因子分析。最終得到6個公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9.156%,超過50%的標準。根據相應題項的測度內容,分別對公因子進行命名,如表1所示。
第1個公因子為“教育發展”,含4個題項(X1-X4);第2個公因子為“交通”,含2個題項(X5-X6);第3個公因子為“生態環境”,含2個題項(X7-X8);第4個公因子為“經營管理”,含5個題項(X9-X13);第5個公因子為“扶持政策”,含2個題項(X14-X15);第6個公因子為“市場吸引力”,含1個題項(X16)。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扶貧效果主要通過教育發展、交通、生態環境、經營管理、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等六個方面的滿意度來體現。其中,教育發展、交通、生態環境、經營管理、扶持政策影響因子較大,市場吸引力影響因子較小。
三、探索性因子對浙江省田園綜合體扶貧效應的影響
(一)理論假設與結構方程的模型界定
根據文獻的提煉和邏輯推演,本組提出并建立了相關假設,同時建立六個維度與扶貧效果之間的結構路徑模型(如圖1)。結構路徑模型含7 個潛變量,其中扶貧效果為內潛變量,教育發展、交通、經營管理、生態環境、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為外潛變量。
圖1 結果路徑模型
主要運用SPSS 21.0 和AMOS 21.0 進行數據分析及驗證。首先,運用SPSS 21.0,通過Cronbachs 對測量模型進行信度檢驗,再通過KMO 統計量值和Bartlett 球形檢驗P 值對測量模型進行效度檢驗。然后,運用AMOS 21.0 軟件,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對各個維度進行檢驗,利用擬合優度指標考察模型擬合度,修正上述假設模型。最后,利用最大似然法(ML)對假設模型進行參數預測。
(二)關鍵概念的測量模型及其效度
本文根據相關文獻,將有關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分析,包括教育發展、交通、經營管理、生態環境等,且各因子下的相關因素作為觀察變量維度。進一步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相關因素,并通過對各因子的關聯度分析及影響強度,設定扶貧效果為內生潛變量,以教育發展、交通、經營管理、生態環境、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為外生潛變量,其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可以看出,模型中的Cronbachs 值分別為0.752、0.712、0.824、0.659、0.723、0.745,均大于0.5,說明各題項具有良好的可信度。然后,通過標準化因子負荷和平均變異抽取量(AVE)來檢驗聚合效度。平均變異抽取量(AVE)均超過標準值0.5,說明各觀測變量可有效地解釋對應的潛變量。在測量模型中,觀測變量的標準化負荷取值在0.69~0.87之間,大于0.4 的標準,t檢驗值均在0.05 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結構模型效度較好,模型具有比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結構方程模型求解
利用AMOS 21.0 軟件,得到結構方程模型,結果如圖2,描述了各變量之間的影響路徑及程度,如圖2所示:
圖2 扶貧效果結構方程模型結果
從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分析的結果上看,所有假設的P 值數值小于0.05,這表示交通、生態環境、經營管理、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均對扶貧效果產生重要影響。
從滿意度結構模型方程來看,當P值近似于0時,經營管理對扶貧效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41,生態環境對扶貧效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61,因此,生態環境對扶貧效果的影響比經營管理對扶貧效果的影響大;當P值小于或等于0.01時,扶持政策對扶貧效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33,市場吸引力對扶貧效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54,因此,市場吸引力對扶貧效果的影響比扶持政策對扶貧效果的影響大;同時,生態環境對市場吸引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41,交通也對市場吸引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29,教育發展對經營管理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35。
當P值小于或等于0.05時,交通對扶貧效果有直接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27。其中生態環境、交通、扶持政策、經營管理、市場吸引力的路徑系數均為正數,這表明這些因素和扶貧效果是正相關關系。當生態環境、交通、扶持政策、經營管理、市場吸引力的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脫貧效果。
此外,教育發展則是間接地提高脫貧效果。通過發展教育較全面地提升村民的個人素質,提高其接受和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成為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管理、有市場經營意識的新型農民,必將進一步促進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和發展,提高脫貧效果[3]。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
(一)研究結論
扶貧效果受到教育發展、交通、經營管理、生態環境、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六個維度的影響。其中,生態環境對扶貧效果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次為市場吸引力以及經營管理,而交通對扶貧效果的影響最小。交通、經營管理、生態環境、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與扶貧效果之間存在正向關系。交通、經營管理、生態環境、扶持政策、市場吸引力對扶貧效果有直接影響。教育發展則是間接地提高脫貧效果。
(二)提升浙江省田園綜合體扶貧的對策建議
首先,田園綜合體在建設過程中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原則,把營造清潔、美麗的農村,提升人居環境舒適感和農村環境整潔度作為建設重點,在此基礎上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其次,對田園綜合體的經管管理模式予以重視,依托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實現田園農產品變現,豐富延伸農產業價值。最后,以基礎設施助力物質扶貧,建好農村路網設施,提供更為廣泛的網絡覆蓋和后勤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06(001).
[2]盧貴敏.田園綜合體試點:理念、模式與推進思路[J].地方財政研究,2017(07):8-13.
[3]“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N].徐紹峰.金融時報.2018 (010).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批準號:201910345002)。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