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霏
摘要:為了改變已有的傳統課堂模式更好的構建科學而完善的信息化多媒體形體課程,建設適應于學生、企業、社會發展的課程,本課題組以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軟件網絡和旅游專業男生為例,對該部門的形體課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興趣情況進行總體分析,旨在研究一職校形體課程開展的基本現狀,并發現形體建設中的利弊,進而加強中職學校信息化多媒體課堂建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形體課程;提升;興趣
中圖分類號:G434;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229-01
一、前言
現如今在這個信息時代,對于00后可能最為吸引他們的就是快速的網絡、新鮮的資訊。無時無刻的看著學生們刷微博、看微信、快手直播……是現代社會最為常見的休閑模式。但對于學生來講快速的網絡信息不斷的更換和交替無法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如何在課堂有效快速的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對枯燥、乏味、單一的形體課堂提升學習興趣,這是一個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形體課程的藝術性和特殊性
在這個多元化教育的進程中,藝術教育的功勞不容忽視。藝術教育是當今的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形體課程又是職業院校對未來學生就業中的職業形象之關健。形體課程不光對學生的禮儀方面有所要求,也要通過枯燥的舞蹈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形體美與心靈美。俗語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才可展現舞蹈的韻味和形體。在職業學校開設需要單一、打磨形體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本就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用舞蹈形體的內在美和內涵美吸引學生的注意呢?
三、傳統形體課程與信息化多媒體形體課程的對比
通過以上兩種課堂形式的對比與調查,不難發現充分運用信息化和多媒體的形體課程對學生形成長效的吸引與興趣的培養。傳統的形體課程很難對學生有長效的吸引力,尤其是對中職學校的男生來說形體課程可以用“度日如年”來形容。但用信息化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抓住現代學生的興趣和行動力。比如說以“現代舞——興趣組合”為教材背景,把課程內容加入信息化手段做為第一次實施教學:以微信公眾號(某一天、YF舞蹈課堂)為平臺,教師上傳前置作業,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現代舞的背景與含義。通過流行的音樂與現代舞——興趣組合相結合,更好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參與度。利用視頻拍攝軟件(如:美拍視頻、小影APP等)形成課堂作業日志。讓學生直觀感受自己的學習成果來提高學生自信心。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來輔助教學。微信公眾平臺完成前置作業。觀看微課視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初步融會貫通的目的。利用抽簽軟件進行小組展示回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表現力。課后學生填寫問卷星調查問卷,更好的了解學生對課程的吸收程度,打破形體課堂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課后運用美拍、小影、秒拍等視頻APP拍攝課后作業,上傳至微信公眾平臺形成課堂日志,更直觀的看到自己學習成果,并轉發到朋友圈進行點贊,讓學生通過自媒體的方式展現自己,提高自信心。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分組合作的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舞蹈實訓課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
四、對比傳統課堂與信息化多媒體形體課程的上課感受
(一)傳統課堂的上課感受
1.課前準備
學生傳統課堂的課前準備會以數節奏單一機械的復習組合動作,很難形成動作記憶,所以很難達到肢體美與動作美。只是重復節奏與動作套路,很難理解舞蹈動作的意境與內涵。在學習新知之前,如現代舞,學生也對所學舞種一概不知,以為只是韓舞、機械舞等。只是靠形體老師口頭表述來了解與入門舞蹈種類,很難身臨其境。
2.前置作業展示
學生短時間的課下復習,進行的前置作業展示僵硬。因為課下時間有限,又因場地原因的限制,很難看到自己動作的不足與缺點,所以每節課的前置作業展示后又要進行教師帶領學生復習與回顧上節課的所學內容。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復習動作套路上,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3.學習新知
傳統課堂上只靠口傳身教的方式學習,又因班級人數較多,很難全方位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軟件網絡部男生居多,因課程枯燥單一,又是男生不喜歡的舞種所以很難形成長效的吸引力,就會發生少數男生溜號、走神、聊天等現象。導致教師要花時間整頓班級紀律,將短暫寶貴的學習時間分散管理。
4.展示與互評
小組討論因人數較多,隊形松散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小組練習所學知識,偶爾會出現同學之間聊天的現象。組長很難整理隊伍和組織復習,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也要叮囑發呆走神的學生讓他們參與練習。在師生互評環節,學生會不善于語言的表達從而害羞,很委婉的指出某一組的不足,有隔靴搔癢之感。教師點評時要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帶有教師主觀意識的評價學生會不善于思考,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辯察能力。
(二)信息化多媒體的上課感受
1.課前準備
教師運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推送讓學生預習所學舞種的發展史和動作特點以及韻味。視頻推送讓學生課下觀看微課或者舞蹈片段,用新鮮潮流的方式引領學生感受舞蹈美與所學知識點。課前再學習新舞蹈時學生腦海有著初步的印象,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前置作業展示
學生運用美拍、秒拍等視頻APP拍攝作業進行展示,可以直觀的看出自己動作的不足與瑕疵。因要上傳視頻和課堂展示學生會對自己的肢體動作加以修飾,從而解決了肢體僵硬、場地受限等因素。通過自媒體的方式進行前置作業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也讓軟件網絡部的男生產生興趣,結合自己的專業會把視頻拍的更有畫面看,剪接視頻也更有趣生動。通過以上幾種展示方式大大減少了回課時間,教師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糾正學生的肢體動作,可以說是一點即通,學生從機械的復習到自我感知肢體與反思動作。
3.學習新知
微課導入與知識點提問帶領學生學習新知,學生的注意力會大大集中,而且學生會自主的對知識點進行延伸學習。在教師親身教授的環節學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舞蹈片段腦海里形成初有印象,快速又高效的掌握動作要領,并不像傳統課堂上只停留在節奏順序與動作順序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4.展示與互評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場地的變換從體育館到操場,讓學生身心和視覺發生轉變,小組一起拍攝新課視頻用于展示。全面吸引學生注意力,不會再出現學生開小差、竊竊私語的現象。評價環節學生運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星調查問卷,使學生可以每個人都參與到評價環節,暢所欲言。開拓學生的思辨能力與發現力。問卷星會形成客觀數據也方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吸收程度了解。從而形成教學反思,更好的去設計下節課的教學設計,突破學生的困惑與疑問。
通過之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信息化的形體課程充滿興趣,對學生形成長效的吸引力。尤其是對軟件網絡部的男生,運用自己的專業和形體課程相結合,讓學生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巧妙的運用到課后作業的制作視頻當中。舞蹈是門藝術,如何打開學生發現藝術美的眼睛,是形體教師的事業與追求。它是形體教師的因材施教的根本立足點,形體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在于提高專業教育的水平,也在于用舞蹈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陳蓉.舞之以心,動之以情——淺談舞蹈教學中舞蹈情感的培養[J].教育界,2012 (20).
[2]易云巧.基于意境賞析的中職舞蹈教學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