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歡
摘要:深度學習是實現英語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貫徹深度學習理念,就是要突破片面重視語言基礎知識傾向,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意義,篇章結構等開展探究性活動,實現課程思政和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職高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230-02
一、引言
英語課程教學的任務是不但要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而且要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并在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培養目標。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弱勢,因此,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肩負著找差距、補短板和培養、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任務。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陣地,在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著獨特的分量。不過,英語閱讀是很多高職高專學生的弱項,教學中存在淺層次、碎片化等現象,尤其是片面重視語言基礎知識、而忽視對語篇文本、作者觀點、語篇結構、價值判斷等進行邏輯分析、推理和評價等。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它要求學習者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知識,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深度加工知識信息,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并有效遷移,最終應用到實際來解決現實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職高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依據深度學習的理念來實施的英語閱讀教學不再是表層的機械學習和死記硬背,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建構,通過交流、合作、探究、質疑等方式解決問題、發展語言技能,培養有利于未來持續發展的學科核心素養。為此,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一》單元5section五“we can make a diffence”的教學為例,闡述這一教學實踐。
(一)依據學情,設定教學目標
鑒于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且他們之間的興趣、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所以,筆者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制定本閱讀課不同層次的、合理的的教學目標。如:(1)對陌生單詞、短語的意義突破;(2)在語境中根據關鍵詞句來猜測大意;(3)梳理文本篇章結構;(4)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5)提出自己的見解,拓展文本。這五個目標是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首先,(1)(2)(3)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根本。其次,(4)(5)是建構語言知識、發展能力的途徑,是深度學習的體現。
(二)實施情境導入,激活學生已有認知
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環境,要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英語閱讀教學不能僅靠文字文本,而要設計基于語境的各種導人,如圖片、視頻、音頻等。通過與閱讀文本話題緊密相關的活動形式,來激活學生原有的相關的背景知識,促使他們將已有的認知和經驗融人教學。比如,在本節課讀前導人環節,筆者播放一些環境污染、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等圖片、小視頻,這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能激活與節能、環保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調動了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三)探究主題意義,實現課程思政
一般而言,每一篇閱讀文本都有其主題以及隱含于其中的意義。《英語課程課程標準》指出:“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想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教育部,2018)。而且,閱讀文本主題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滲透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要實現對閱讀文本的深度學習,還應該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層涵義,探究其主題意義。大學英語作為“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陣地和途徑,對立德樹人尤其是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發揮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在“課程思政”中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教學內容,體現它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時代價值,又豐富英語閱讀課程本身的內涵。《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單元5 section五“we can make a diffence”的閱讀文本是以當前的“climatechange、global warming”現象為問題,引出“save ener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話題。其中列舉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和途徑。文章的主題意義是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領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學會在生活中踐行環保。
(四)開展語篇教學,全面理解文本
“語篇是指一段有意義、傳達一個完整信息、邏輯連貫、語言銜接、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語言單位或交際事件。”(劉辰誕,1999:5)它承載著自然、人文、科學、文化等豐富的知識。與傳統的注重詞、句、語法點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同,語篇教學是倡導引領學生從篇章的角度來理解和把握閱讀文本。他們通過對語篇的學習,從整體把握語篇,系統性、邏輯性地理解語篇內容,同時也獲得語篇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從語篇的結構來看,《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一》單元5section五“we can make a diffence”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第1段構成。敘述的是“climate change、globalwarming”現象。第二部分就是剩余的包括第2-9段,提出的一些可行的對策與措施,如“save electricity、recycle、knowledgeis power”等。從這個語篇角度看,該文是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謀劃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語篇結構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握文本中整體與部分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并深入研讀每一部分文本,使得學生更加完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發展學生提取與整合信息、篇章分析與建構思維。
(五)開展合作交流,促進拓展、延伸
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處理不能只停留在讀懂文本、了解大意的層面,還要體王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合作、探究,將文本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和育人元素內化為自己的核心素養,促使他們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實現閱讀文本外的拓展、延伸。為此,筆者在《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一》單元5section五“wecan make a diffence”閱讀教學中,設計如下活動:首先,針對“climate change、global warming”現象,安排學生去收集相關資料,深化這一現象的認識。
其次,在深刻理解閱讀文本中所提及到的措施外,還以小組的方式,進一步探討解決這一現象的對策。然后匯總進行討論、分析其可行性和運用。并就各小組提供的對策,以英文書面表達的形式,全員參與討論,推敲其中的語言和表述,最終形成文稿。
通過以上活動,促使每位學生以問題為導向,親自參與討論和探究,建構新的語言知識,進一步解決問題,實現拓展、延伸,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要堅持以課程思政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貫徹深度學習理念,突破傳統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習得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培養思維品質和促進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昭青,徐艷輝.大學生深度學習培養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 (06).
[2]張文佳.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8.
[3]韓憲洲.以“課程思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8 (23).
[4]李蔓.深度學習理念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