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婷
【摘要】小學生年齡小,普遍具有活潑、好動、貪玩、坐不穩的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設教學情境,及時創設懸念,提高數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把學生的注意力持續集中在學習上。本文就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的方法進行探討,提出在課前、課中、課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設;情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間節點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都處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激發起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達到優化課堂教學, 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一、課前,創設故事情境
小學生對“有趣、好玩、新 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對故事、童話、動物非常感興趣。課前,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為他們創設充滿童趣的學習情景,選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相一致的學習素材,把數學中的問題編成童話、故事,創設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喜歡接近數學、學習數學,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學習數學。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筆者編了這樣的故事情境:筆者對同學們說:“今天天氣真好,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去游樂園玩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課堂氣氛一下子高漲起來。然后,筆者用課件播放游樂園活動場面:孩子們你追我趕,互相嬉戲,玩得可開心啦;旋轉木馬呼呼地旋轉,碰碰車時而急速、時而悠悠有晃蕩,海盜船在慢慢有搖擺,湖中孩子們在劃船, 最刺激的就是過山車……整個世界成了學生的樂園,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創設情境是為了更好地教學,筆者讓學生一邊認真觀察,一邊思考這些物體運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播放完畢,筆者及時組織學生們進行討論交流,把物體運動具有相同特征的進行歸類。從而得出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感受平移的特點,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感受旋轉的特點。這樣,創設故事情境,自然而然導入新課,不僅增強了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夠讓學生馬上把注意力轉移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課中,創設問題情境
課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開放、熱烈、富于創造性。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如下四點:一是問題情境的素材要有針對性,要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重新整合,必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年齡特征,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二是問題情境要導向明確。問題情境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因此,問題情境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讓學生在問題情境學習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并發展思維能力。三是問題情境要有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是學生能見到、能做到、能想到,而且具有強烈趣味性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問題情境難度要適中。問題情境不要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太繁瑣、太難,而是學生通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讓學生感到力所能及,從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學習的愿望。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時,上課前一天,筆者就讓學生調查自己的臥室用了多少塊磁磚。課中,筆者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小明的臥室用了25塊磁磚,小紅的臥室用了25塊磁磚,她們的臥室面積大一樣大嗎?當提出這個問題時,同學們齊聲說:“一樣大。”“真的一樣大嗎?”筆者問道。然后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討論交流,有的學生就認為“不一定,因為磁磚有大有小”。那么,怎樣才能確定臥室面積呢?大家一致認為,要通過計算才能知道。因此,筆者出示小明和小紅調查的數據。小明的臥室:25塊磁磚,每塊磁磚邊長60cm;小紅的臥室:25塊磁磚,每塊磁磚邊長80cm;學生們很快算出她們臥室的面積:小明的臥室面積是9平方米,小紅的臥室面積是16平方米。這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明白數學不能只靠簡單的數據就作出判斷,要通過分析、計算才能正確解決問題。也使原本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有趣味性、有生活性,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成功。
三、課后,創設探索情境
課后,教師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探索情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創設探索情境更能讓學生加強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進行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關聯,感受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現實問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認真分析問題和勇于探索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創設探索情境時,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啟發性的問題, 指導學生研究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嘗試、大膽實踐、大膽研究,使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生活的真正主人。
例如,筆者教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時,創設了這樣的探索情境: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找出來嗎?并計算出它的面積嗎?計算它們的面積要知道哪些數據?學生們一下子說出很多物體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第二天匯報時,有的學生計算數學課本封面,有的計算作業本封面、有的計算課桌面,有的計算了客廳的面積……創設這樣的生活探索情景更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中去認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各種教學懸念,激發學生的潛能;創設各種教學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小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創設情境的策略[J].科學教育研究,2019(2).
[2]戴波.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9(5).
[3]王玉美.淺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J].廣西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