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要】目的:探析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疾病患者的病因,對其常見治療措施進行統計,并研究其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于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眩暈患者,調查分析其疾病病因,并針對性給予其治療措施,探析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結果: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病因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占比最高,為32.67%,其次分別為慢性主觀性頭暈、前庭性偏頭痛、后循環缺血,分別占比25.33%、14.33%、10.33%。300例患者均采取了臥床休息治療措施,占比100.00%;280例患者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占比93.00%;254例患者實施了靜脈補液加流質飲食,占比84.67%;中醫辯證、針灸、高壓氧等治療措施分別占比29.00%、20.00%、14.00%。治療3個月后,300例患者中,8例無效,126例有效,166例顯效,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33%。結論: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病因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慢性主觀性頭暈、前庭性偏頭痛為主,臨床治療該疾病時則應當針對性、聯合性采取治療措施,以期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病因;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25-01
眩暈屬于臨床神經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發病時,由于患者自身的平衡感或者自身對于空間定位存在相應阻礙,他們會對自身、外界物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位置性錯覺或運動性幻覺,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情況[2]。眩暈病病因相對較多,可同時涉及多個學科,加之疾病譜結構復雜,故而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務必基于病因基礎開展。在本研究中,筆者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神經內科收治的300例老年眩暈患者為分析對象,具體分析、統計其病因與臨床治療措施,旨在為后續的疾病治療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分析對象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于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眩暈患者,其樣本抽選量為300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臨床眩暈診斷標準,即存在不同程度眩暈癥狀,且反復發作,并伴隨相應的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300例患者中,172例女性,128例男性;年齡在6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45±2.38歲;病程在1~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26±0.10年。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具體情況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開展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通過。
1.2研究方法
1.2.1病因分析
為分析老年眩暈患者病因,首先需對患者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統計,包括眩暈發作時間、持續時間、誘發因素、與日常生活活動之間的聯系等。然后,詳細詢問記錄患者過往病史包括外傷疾病、耳鼻喉相關疾病等。其次對患者進行詳細臨床檢查,包括常規心腹肺檢查、神經系統檢查、體格檢查、視頻眼震電圖檢查、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等,從而明確患者具體疾病病因。
1.2.2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實際檢查情況與疾病進展程度予以其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措施,包括:①臥床休息;②靜脈補液加流質飲食;③常規藥物;④中醫辯證藥物;⑤針灸;⑥高壓氧等。統計300例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臨床效果。
1.3療效評定標準
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眩暈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判定為治療無效;患者眩暈癥狀有所緩解,復發次數較少,判定為治療有效;患者眩暈癥狀基本消失,且無復發,判定為治療顯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處理方法
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病因統計、治療措施統計以及總有效率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病因統計
病因統計結果見表1。300例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病因主要包括前庭陣發癥、多感覺性神經病、梅尼埃病、后循環缺血、前庭性偏頭痛、慢性主觀性頭暈、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等,其中,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占比最高,為32.67%,其次分別為慢性主觀性頭暈、前庭性偏頭痛、后循環缺血,分別占比25.33%、14.33%、10.33%。
2.2 300例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治療措施及療效分析
300例患者均采取了臥床休息治療措施,占比100.00%;280例患者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占比93.00%;254例患者實施了靜脈補液加流質飲食,占比84.67%;中醫辯證、針灸、高壓氧等治療措施分別占比29.00%、20.00%、14.00%,詳見表2。治療3個月后,300例患者中,8例無效,126例有效,166例顯效,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33%。
3 討論
老年眩暈病因相對較多,且涉及多個學科及多種疾病癥狀,故而臨床誤診、漏診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基于病例角度分析、統計眩暈病因,對于指導后續的臨床治療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與價值[2]。在本研究中,300例患者病因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慢性主觀性頭暈、前庭性偏頭痛占比居多,分別為32.67%、25.33%、14.33%,以此提示臨床診斷該疾病時,可多從上述病因切入探討。其次,在治療措施選擇方面,本研究針對不同患者實際情況具體采取了臥床休息、常規藥物、流質飲食加靜脈補液、中醫辨證藥物、針灸、高壓氧等方法,其治療療效高達97.33%,說明針對性、聯合性的治療方案可取得顯著老年眩暈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病因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慢性主觀性頭暈、前庭性偏頭痛為主,臨床治療該疾病時則應當針對性、聯合性采取治療措施,以期取得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肖偉光.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及治療[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11):1365-1366.
[2] 宋艷,耿寶劍.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措施探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