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劉景輝
【摘 要】目的:對優質護理在婦科癌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總結。方法:選取100名婦科癌病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優質護理組,每組50名。常規護理組患者給予婦科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對兩組患者進行患者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對比。結果:經對比,優質護理組患者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具有切實有效的護理價值。
【關鍵詞】優質護理;婦科癌病;圍手術期;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64-01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現代醫療護理模式在不斷的向著人性化、優質化方向發展。常規的護理模式把患者的疾病與手術治療作為中心,這樣的護理模式容易導致醫患關系緊張,患者滿意度低,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康復。對于婦科癌病患者,一旦確診,這種疾病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否認自己生病,加之昂貴的醫療費用,都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的損傷,可能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1]。因此,對婦科癌病患者圍手術期采取優質護理服務顯得尤為重要。文章選取了我科收治的部分婦科癌病圍手術期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并獲得了相應的研究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婦科癌病圍手術期患者中,選取100名患者,年齡35-66歲,平均年齡為(48±3.8)歲,其中宮頸癌31名,子宮內膜癌29名,卵巢癌32名,外陰癌4名,絨毛膜癌4名。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優質護理組,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 ①婦科一般入院護理常規:入院的常規輔助檢查;測量患者生命體征。②術前護理常規:完善術前檢查。③術中護理常規:按手術安排,認真核對患者信息,確保手術部位無誤;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形態,及時處理異常。④術后護理常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處理異常。⑤出院指導:按時服藥,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定期門診復查。
1.2.2優質護理組給予全程優質護理 ?①婦科入院優質護理:在一般入院護理常規的基礎上加以優質護理服務,當患者入院,責任護士主動、熱情迎接,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充分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認真傾聽患者的敘述,耐心地為患者解答疑惑,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②術前優質護理: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認真講解手術治療的優勢及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屬應當如何配合手術治療;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從而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及時有效的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慮等心理問題;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囑咐患者注意休息,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安眠藥物,以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從而保證患者身心狀態能夠很好地配合手術治療。③術中優質護理:手術室護士熱情接待患者,詢問患者感受;麻醉前,向患者進行麻醉說明,操作時動作輕柔,減少患者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在最大限度保證病人的安全與舒適;充分暴露手術區域的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裸露,保護病人隱私。④術后優質護理:保持病房的清潔、干燥、溫濕度適宜,為患者營造有一個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交替臥位,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對患者進行按摩,保持其血液流暢,防止壓瘡的發生;妥善固定引流管,隨時觀察引流是否通暢、有效,觀察引流的顏色、性狀、量;及時為患者進行尿道口、會陰部、肛門部位的清潔,預防感染;指導患者術后取舒適體位,必要時護士協助患者進行洗漱,預防口腔感染;根據患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情況進行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促進病情的恢復;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漸進指導患者活動;癌病患者手術較大,創傷較大,需要給于患者合理的營養療法,提高應激狀態下患者的耐受力,為避免反復穿刺帶給患者的痛苦,可選擇應用中心靜脈導管。⑤出院優質護理:患者出院前,責任護士應全面了解患者情況,包括飲食、活動、自理能力和心理狀態,針對出現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治療期間患者的依從性。
1.4統計學方法 ?各項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按照(-x±s)的形式對計量數據加以表示,給予t檢測,而計數數據則用X2檢測,以%表示,P<0.05則表示數據之間存在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常規護理組和優質護理組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的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常規護理組護理滿意度為68.00%(34/50),優質護理組護理滿意度為96%(48/50)。X2=31.194,P=0.000。治療期間患者的依從性,常規護理組依從性為60.00%(30/50),優質護理組依從性為92.00%(46/50),X2=34.690,P=0.000。
3 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護理服務與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傳統型的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的服務屬于片段式的,偏重于治療,容易忽視對患者的整體照顧[2]。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屬于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之一,是在基礎護理服務上的進一步優化和升華,從其入院到出院進行全程精細護理,為患者提供細致、良好的護理服務[3-4]。優質護理服務提出了人文關懷,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健康教育為主導的觀念,讓患者在圍手術期各個階段實現無縫對接,形成全面、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
優質護理服務后的患者滿意度高,治療依從性好,說明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非常顯著。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中,主要體現在能夠讓護理人員最好的進行入院護理、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并在出院指導中傳播相應的健康教育知識,這就能夠讓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督促與幫助下,最大程度的恢復健康,也能夠讓患者更加的信任護理人員,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5]。
綜上所述,通過對婦科癌病圍手術期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效果與效率,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凌珊,郭麗娟,韓向北,等.持續心理干預對生物治療期間卵巢癌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4:3187-3190.
[2] 趙玉蘭,謝偉敏,彭偉萍,等.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術后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12):1506-1508.
[3] 張小花,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前不良心理及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2(03):173-174.
[4] 王潔,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9(02);254-255.
[5] 王有珍.優質護理服務在婦科疾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6(2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