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莉
摘 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優秀多彩的。中國詩歌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和象征,古詩詞就是其中之一。古詩文的研究應該從小學開始。小學古詩文的教與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談話式引導;圖片記憶法;用音樂唱古詩
許多教師覺得,只有學生聽懂了詩,才能朗誦詩歌。事實上,無論是唐詩歌還是宋詞,這些古代文學都不是獨立于現實存在的。要真正理解一首詩,需要聯系當代的歷史背景、詩人所處的環境和內心的變化等諸多因素。而這些事情并不是7、8歲的經歷就可以理解的。所以,教師不能對學生解釋太多,讓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體驗新事物。接下來筆者將談話式引導、圖片記憶法、用音樂唱古詩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聯系生活實際,談話式引導學生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更注重師生互動,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培養學生積極個性方面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情境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設置一些情境,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情境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鍛煉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思維和理解,為學生將來學習漢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以學習杜甫《絕句》這首詩為例。這首詩主要是講了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時候,江邊盛開花朵顏色鮮紅勝過火焰,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全詩是:“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老師:“學生們,你們都去旅游過嗎?都去的什么地方?有哪個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學生:“去過杭州、西安等等的一些地方,杭州的西湖美景給我的印象最深刻。”老師:“那同學們知道江南的美景嗎?接下來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看一下江南的美景,江南的景色有多美。早晨,太陽升起時,河水比火還紅,水比青草還綠。你怎么能不想念江南呢?”教學生學習一句新的詩詞的時候,可以用生活中學生經歷過的事情引入話題。通過提問題的形式引入,引起學生好奇心,然后和學生進行互動問答,讓學生清晰地知道古詩詞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景等元素。
二、簡筆畫形式,用圖片記憶法背誦
每首詩都配有與詩的意境相對應的彩色插圖,不僅能激發學生們對古詩的興趣,還能啟發學生們對古詩的理解,增強學生們對古詩畫面美和節奏美的感知。
例如,以學習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這一課為例。蘇軾在書里寫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屬于自然景物的描寫,對于5歲的學生而言,還是能夠想象這個畫面的。在課堂上老師引領著學生們在紙上畫一畫,有花有水,也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繪畫。繪畫是學生們用來表達思想,把學生們聽不懂的話變成色彩,通過繪畫引導學生們,理解詩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們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輕松感受詩歌的情境和意境。畫完后,詩也背了,這種方法不比死記硬背更適合學生嗎?
三、用音樂唱古詩,利用零碎時間背誦
用適當的音樂朗誦古詩,優美的音樂能夠襯托詩歌的意境,能夠渲染氣氛。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引導學生們用那種優美的狀態去有想象力,以此來發展學生們的想象力。翻譯成今天的兒歌,再在音樂上唱。古詩詞翻譯成今天的詩歌,在理解的基礎上唱,學生更容易接受。自然界的一切,從山川到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寫歌唱的對象。他們把它描繪得很詳細,但同時,他們也在表達自己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揭示了自己的人生態度,或美好愿望,或蘊含著人生哲理,或表現了作者的人生情趣。
例如,以學習杜牧的《清明》這一課為例,老師可以把詩詞變成兒歌,朗朗上口讓學生們可以接受的更快一些。這樣一來,詩歌鑒賞已經成為一門音樂課,或者說是一門綜合藝術課,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合適的。讓學生明白古詩的“義”,這是一個難點。但在以上步驟的基礎上,更容易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把古詩翻譯成簡單的現代漢語詩歌時,重要的是譯文中的意圖和原文中的意圖完全相同,而且讓學生理解每一個對應關系。句子要流利,通俗易懂,適合學生閱讀。總之,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如果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一定要努力學習,要動動腦筋,根據不同的故事采用不同的方法。
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主要培養學生的內在修養。所以,現在小學生開始學習,對古詩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習詩歌需要練習。在教學生學習詩歌時,家長不應只注重背誦的速度和數量。詩歌是需要反復回憶和背誦的東西。因此,家長最好每天抽出時間幫助學生鞏固詩歌,家長可以用時間卡記錄學生的練習情況。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著名教育專家顧明遠教授說:“中國詩歌可以激發愛國熱情,讓讀者熱愛我們走過的美麗江山,欣賞古人的風度,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兒童從小學習古詩詞尤為重要。”從小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可以將詩中的歷史和人生,理智與情感等等美好永遠種在學生們心中。
參考文獻:
[1]徐明清.淺談小學古詩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58-59.
[2]魏麗蘋.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古詩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9(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