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敏
摘 要:小學教育是國家發展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關鍵,而小學教育管理的基礎和關鍵是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與個體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綜合能力等有著直接的影響。并且小學生年齡較小,思想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對生活的認識非常有限,需要通過班級管理培養其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為日后實現終身學習、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以班主任為切入點,探究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為小學生教育管理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發揮著關鍵作用,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決定了班級管理的效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從文化建設、學風建設、家校合作三大方面對班級管理進行詳細分析,并結合筆者自身經驗,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優化小學班級管理提供有益幫助。
一、注重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班級氛圍
文化建設是班級的重要環節,文化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能夠塑造學生品格,強化精神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精神品質,實現全面發展。在當前社會中,學生大部分為家中的獨生子,在家中備受寵愛。進入班級,自己不再是唯一的“關注點”,會使孩子的內心產生不良情緒,導致有一些錯誤的行為。例如“故意擾亂課堂秩序”“與同學打鬧”等。此外,很多孩子“嬌生慣養”,缺乏奉獻精神,對于教師布置班級任務不能積極完成,如“衛生打掃不認真”。班級文化建設主要為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到互相幫助,在班級工作中懂得奉獻,并且具有一定的責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筆者以“和合文化”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將“合作學習、和諧相處、合力建設”作為班級文化的主要內容。其中“合作學習”是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其懂得與他人在學習中互幫互助。“和諧相處”是指引導學生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懂得禮貌待人、尊敬師長。“合力建設”是指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班級中主動為班級建設做貢獻,維護班級,提升班級凝聚力。在這樣的文化建設下,班級氛圍良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注重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合作競爭
班級的學風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品質,良好的學風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對個體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養具有積極影響。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應通過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筆者在班級中設立學習小組,并引入競爭機制,以此來激發組內成員的合作意識、凝聚力,激發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勝負欲的趨勢下強化學習主動性。為了使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小組負責、對學習負責,為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設定了職位。如,小組內設置學科課代表,負責各個學科作業的任務布置以及作業收發。設置紀律委員,監督小組課堂以及課下紀律,強化自律意識。設置學習委員,為組內成員學習提供幫助等。此外,在進行小組劃分時,需要綜合考慮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性格等因素,確保小組之間的能力水平處于平衡狀態,這樣開展小組競爭才能確保比拼的公平性。并且還要遵循公正、公開原則。在這樣的管理下,班級中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顯著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成績得到了很大進步。
三、注重家校合作,強化班級管理作用
家庭和學校是小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因此,家庭教育對班級管理具有重要影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主動尋求家長幫助,與家長共同教育孩子,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在班級中成立家委會,號召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為班級班里提出寶貴意見。并且筆者會與家委會成員定期舉辦交流會。交流會中,可以要求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分享教育經驗,與其他家長進行經驗交流,幫助家長解決教育中的問題。還可以要求學生代表參與交流會,與家長分享一些學生的心里話和生活疑惑,加深家長對學生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班級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教師的孩子,但是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僅僅依靠班主任自己,難免有所疏忽。開展家校合作,是為了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使家長在家庭教育給予學生更好的監督和指導,從而讓學生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并且家庭帶給學生影響往往是深刻的,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因此,班主任必須注重家校合作,使學生在班級中接受良好的管理,在家庭中也能接受到良好管理,形成完善的品格,健康快樂的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班級管理對個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身為班主任,必須意識到班級管理重要性,不斷優化班級管理策略,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新時代背景下,班主任更應樹立先進的管理理念,做到班級管理符合時代發展,培養出優秀、健康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淑香. 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 中華少年,2018(19).
[2]劉哲. 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教書育人,2017(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