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偉
摘要:思政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基礎環節,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在高校階段,學生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成年人,更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這樣才能夠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體現自身的才能與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而黨建工作則是高校黨政部門的基礎工作,是提升學生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素養水平的必要途徑,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需要針對兩者的協調發展展開討論,共同思考未來開展黨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管理的方向。
關鍵詞:黨建工作;高校教育;思政教育管理
在高校體系構成當中,黨支部有著舉足輕重的存在意義,而思政工作則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礎一環,與黨支部的黨建工作同樣有著重要意義。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每個高校學生在校都應當接受思政教育,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更要同時參與黨建工作,不斷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素養與能力水平,凸顯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強化自身的自信。因此以下將對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協調發展展開探討,作為后續工作的借鑒。
一、堅守黨建與思政教育理念的創新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理念創新不僅是黨建工作的改革重點,同時也是思政教育的改革重點。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意識對于高校的黨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都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只有遵循時代趨勢去規劃黨支部的黨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夠滿足新時代高校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需求以及社會發展需求。鑒于當今時代國際化的社會發展趨勢,使得社會思想形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愈發沖突繁雜,所以學生對于主流價值觀的認識也在逐漸受到沖擊,特別是西方思想的沖擊,教師只有與時并進,利用創新的思維去解讀主流思想,從與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形式化宣傳主流思想的階段,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思想的先進性。黨建工作在新時代下同樣要探尋新的趨勢,要更多融入思政教育,不可再空喊口號,只有對思想上的引導提起重視,學生的黨性才會得到強化。為了高效開展相關工作,同時迎合新時代學生的生活方式,應充分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借助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去開展思政教育、組織黨建活動、傳播相關信息與決策,收集團體成員的意見。要讓學生感受到自由與尊重,無論是作為學生亦或是黨員,都應當確保其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在思政教育以及黨建事務中作為獨立的個人去思考、去質疑、去討論、去表達、去做出決定,讓逐漸成熟起來[1]。
二、將校園文化融入黨建與思政課
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以及黨建工作的改革是高校面臨的新機遇,我們有了更多的國內外工作經驗可以借鑒,但是同時也面臨著不可原地踏步的壓力。在這樣的趨勢下,高校必須要做到總結經驗、結合趨勢開展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要對當前的時代環境體現出充分適應能力,依據院校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自身特性去挖掘黨建與思政教育的素材,體現出優勢。同時在新的時代趨勢下,院校也必須要遵從黨的領導,這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達成工作目標的前提條件?,F代高校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與研究摸索,顯然已經開始逐漸走向現代化的發展之路,而校園文化則是不隨時代變遷而改變的核心,校方要意識到校園文化是校園思想建設與黨建的核心,代表著院校的特色,是院校立足發展的基礎,即是說在迎合時代趨勢的同時,要通過對校園文化的融入體現出院校的校風,這會成為校內學生與黨員的信念。
三、注重高校學生正確意識形態的培養
正確的意識形態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是最基本的思想要求。學生未來需要步入社會尋求發展,成為一名具有社會影響的社會人,所以如果意識形態存在問題,很可能產生不良影響,這是在任何階段都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網絡時代,無論是作為學生、黨員或是社會人,言論的影響范圍都會隨著言論的傳播而不斷擴大,所以如果傳播具有誤導性的理念思想,一旦擴散開來,不僅可能影響他人的意識,甚至可能損害他人的利益與名譽,可見意識形態在當前時代下有著怎樣的重要影響。而高校肩負著培養未來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時代背景下更應該做好對于學生的意識形態的引導,對于黨支部黨員以及積極分子的意識培養更是最基本的任務。而黨組織作為校內的思想指導機構,應當起到帶頭作用,將正確的意識融入到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的心中,并且將正面的意識進一步傳播給校內的每個學生。黨組織要做好意識宣傳工作的組織,借助黨支部的網站以及校內廣播室、調頻臺、官方微博、微信群等多種渠道去做好意識宣傳,并且積極組織校內外的正言正行活動,這是當代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徑[2]。
四、拓寬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工作渠道
正面的意識需要得到廣泛傳播,正面的行為需要有人知曉并相應,這樣才能讓正面風氣影響整個院校,甚至是整個社會。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創新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要借助網絡的快捷、便利等特點,拓寬開展思政教育以及黨建工作的渠道。無論是黨建工作的組織亦或是正面思想的傳播,在當今時代,都能夠做到高效完成,這得益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但是同時也要意識到,隨著傳播渠道的拓展,校方廣開言路,就必然會有不同的聲音產生,任何正面的思想與行為,都可能有反對的、詆毀的聲音,因此相關人員要有對抗負面輿論的覺悟與能力,遇到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發表負面的、影響他人的見解,應當做到理智應對、但是不應有任何讓步,應當在平等溝通的基礎上去進行有理有據的探討。因為正面的言語與行為是永遠不應被埋沒的,而是應當如同之路明燈一樣,在他人的思想“迷路”時,亮起來,為他指路,這正是思政工作的方向所在,也是黨建工作的目標所在。即是說在拓寬渠道的同時,更要明確開展黨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的方向,才能真正讓學生的信念堅定[3]。
五、結語
在社會迅猛發展的趨勢下,社會意識形態愈發傾向多樣化,高校學生的思想在愈發多元化的同時,也愈發容易迷茫。而黨建工作以及校內思政教育則是引導學生以及校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有效途徑。因此以上針對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展開了探討,與教師同仁共同思考。
參考文獻:
[1]郭育光.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開創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煤炭高等教育,1992(04):25-29.
[2]龐世同.貫徹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J].青海醫學院學報,1992(01):1-6.
[3]田世藻.認真貫徹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我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體會和做法[J].高等中醫教育研究,1991(Z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