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琦 金清子
摘要:隨著現代化理念的不斷影響,現代人的觀念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以前大眾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較高,而在現代化社會,大眾也漸漸重視精神文化需要,而在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選擇旅游的形式。通過旅游游覽不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拓寬自己的視野。而在當前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更多居民的實質旅游活動需要,旅游翻譯也漸漸引起了大眾的重視,針對于旅游翻譯得內容,一定要保證精準度,這樣才能讓游客更加順利地理解不同景點的實質性內容。在旅游翻譯階段,會采用傳統的增、刪、改等三種方法,對具體的歷史事件和名勝古跡的確切含義進行添加,刪掉那些繁瑣的歷史考證,將一些晦澀概念改得更加通俗易懂,除了這些翻譯的方法之外,在進行旅游翻譯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諸如語用學的翻譯理論。由此,本文就針對語用學理論在旅游翻譯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語用學理論;旅游翻譯;運用
在進行旅游翻譯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翻譯錯誤等問題,為了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采取更加專業的翻譯理論,將其應用于實踐之中。比如旅游翻譯本來就更加側重的是交際的內容,而語用學主要研究的也恰好是這一部分的內容,所以在旅游翻譯過程中,運用語用學理論是最為合適的。通過語用學理論的指導,可以讓當前的旅游翻譯更為專業化,幫助不同國家的旅客了解旅游景點的不同內容。
一、簡述語用學理論概念
語用學主要就是以語言意義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領域,在這一領域中會專門研究關于語言的理解以及具體的使用方式,它主要強調了在特定情景中的一些特定話語,通過不同的語境來理解并且使用語言。很多時候我們在理解語言的過程中,除了發音、詞匯或者語法之外,我們更應該去理解說話人的實際意圖,才能夠更加恰當的使用這門語言,所以語用學所研究的更加傾向于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出來的具體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下,我們所理解的語言概念都會存在著一定差異,如果說脫離了這一語境,就會導致本身的語言失真,尤其是針對于英語和漢語的用法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理解方面可能會存在著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考慮到不同國家的語言背景,適當的運用語用學理論加以轉化,幫助他人進行理解。
二、旅游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翻譯不僅僅涉及到一些表面的景觀知識,實際還涵蓋了不同景點的內在文化。通過旅游翻譯,可以直接決定游客對于當地文化的了解度。因此旅游翻譯具有比較明顯的重要性。而在當前的旅游翻譯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如針對于某些旅游景點的翻譯可能更加浮于表面,主要從字面意識來進行理解,就如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進行旅游,他們本身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了解不深,如果這些翻譯僅僅著重于字面意思會讓外國人覺得更加迷茫,因此當前在旅游翻譯中最為明顯的一大問題就是相關譯員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不同語境下的詞語用法,并且沒有結合不同國家游客的理解方式來進行闡述,導致了他們從不同語境來進行理解,出現了理解失誤的現象。
三、在旅游翻譯中如何運用語用學理論
由此針對于當前旅游翻譯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在當前的旅游翻譯中,譯員應該要合理的使用語用學理論于翻譯過程之中,幫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實質性內容。
(一)結合具體歷史背景,詳細闡述
首先在運用語用學理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對文化背景進行語用分析,比如我們在用中文描述一些歷史文化景觀時,我們就會直接說景觀名字,但是我們在對外國人進行介紹時,如果我們直接陳述某些景點的名字,他們可能會覺得不知所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考慮到文化的差異性,對文化背景來進行語用分析。在用英語描述中國的一些景觀時,要闡述具體的文化背景內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翻譯歷史人物時,不能夠僅僅將其音譯,還需要將這些名人的生卒年代,身份以及在歷史上的貢獻加以闡述,這樣才能夠幫助他人理解。就以林則徐為例,我們將其翻譯為英文時時為:“Lin Zexu (1785-1850),government official of the Qing Dynasty (1636-1911)and key figure in the Opiu War.”通過這樣的翻譯,才能讓外國游客們了解中國歷史上的這一名人,因此在進行旅游翻譯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原文的內容考慮,是否需要適當的增加以及刪減相應的背景知識。
除了適當的增添一些文化背景時,譯員在進行旅游翻譯的過程中,要考慮到跨文化的差異性,有的時候,即便我們詳細解釋了某些景觀的具體內容,但是以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可能在理解上會存在誤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運用類比的方法將中國的一些具體事物轉化成他國類似的一些事物或者故事。因此,在旅游翻譯過程中,運用語用學理論時,需要考慮到文化的差異性原則,選擇適當的方式來加以闡述。
(二)考慮用語差異特征,正確理解
同時,在進行旅游翻譯的過程中,譯員很多時候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但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的理解方式和用語習慣都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比如當我們中國人需要熱水時,我們有的時候會說開水或者熱水,但是對外國人進行描述時,我們將不能夠直接將中文直譯,應該換成他們理解的方式。比如有的譯員直接將其翻譯成“open water”,這在語言的運用上存在明顯的錯誤,外國人根本不能理解這是什么意思。出于此方面考慮,我們應該結合他們的用語習慣和理解方式的差異,將其翻譯成“boiled water”。因此,在進行旅游翻譯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國家的用語差異來幫助不同國家的游客們更加正確的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年來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也讓更多的游客去了解他國的歷史文化,所以為了保證游客們對于不同景點的正確理解,當前應該要加強旅游翻譯,保證旅游翻譯的質量,不管是關于旅游的接待翻譯抑或是當地的旅游宣傳手冊以及指示牌等都需要重點關注,提高翻譯的準確率,幫助不同的游客加以理解,實現跨語言文化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文晶,王曉娟.語用學在翻譯中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5 (12):54.
[2]劉沛.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5,000 (005):161-162.
[3]涂文娟.翻譯中語用學理論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2 (11):163+174.
[4]郭靜.語用學理論指導下的旅游翻譯[J].華章,2012 (28).
項目名稱: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項目編號:201911439006
作者簡介:李安琦(1997.12-)女,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2016級朝鮮語專業學生。
通訊作者:金清子(1975.6-)女,碩士,副教授,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教師,主要從事漢韓語法對比研究與韓國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