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會瓊
摘要:微生物是抗生素主要構成成分,常見的有真菌、細菌以及其它抗病原體等。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機理為對人體內導致亞生活細胞生長發育的抑制,并對相關支原體以及衣原體等病原體進行消除。就現代醫學而言,抗生素在抵御傷口感染,避免細胞壞死等方面具有較高療效而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醫療現場。由于抗生素對于促進細胞生長,扼殺人體有害細胞等方面均具有非常好的功效,因此相關人員務必注重抗生素的合理運用。本文就抗生素在呼吸內科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抗生素;呼吸內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153-02
包括真菌、細菌以及微生物的一系列活動均有可能生成抗生素物質。通常此類物質擁有一定的抗病原體特質以及其它活性,比如頭孢菌素、喹諾酮類以及青霉素類等等。呼吸內科是受感染幾率較大的科室之一,因此相關抗生素的應用是否科學合理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關系重大,此外對于臨床治療工作的跟進開展有重要影響。磷霉素是目前呼吸內科應用較為頻繁的抗生素藥物,且在呼吸內科相關疾病的治療中有較好的療效。此次依據筆者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就抗生素在呼吸內科中的應用以及抗生素藥物的選擇要點等進行探討。
1.抗生素濫用情況分析
抗生素對于疾病的干預與治療具有一定功效,但如若醫生未對病患實際病情進行詳細的了解,而只是一味的開具抗生素藥物用于抵抗治療,亦或者未有針對不同的感染情況選用合適的抗生素藥物,而只是簡單的采用廣譜抗生素藥物用于治療。這樣長時間的抗生素服用而未有充分考慮抗菌性的特點,以及患者可能過敏與耐藥特性,均為當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將會對患者造成極大身體健康危害,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發展的同時也不利于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應當予以杜絕。
2.呼吸內科抗生素的應用基本原則
2.1針對性抗生素的選擇基本原則
對于醫療人員通常憑借對患者痰涂片的分析從而辨別患者的實際病原體,隨后依據不同的病原體針對性的選擇用于治療的抗生素藥物。通常來說,一些患病較為嚴重需要長期住院護理治療的患者,往往以桿菌以及厭氧菌類型的感染造成,對于此類病患一般開具頭孢、亞胺培南抗生素以及抗真菌類藥物即可,效果往往也比較理想。而如若患者所得疾病為感冒、支氣管炎以及肺炎等一類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患者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支原體等造成,而包括阿西莫林、紅霉素以及林可霉素等均是較好的抗感染治療藥物。實際患者確定采用抗生素進行干預治療前,相關醫療人員應當對所選抗生素對病原體的作用,如若實際檢測結果病原體數量明顯降低,則說明該類抗生素具有較好的療效;而如若實際病原體數量未有明顯變化,則說明此類抗生素的實際功效并不明顯,可以適當選擇其他抗生素藥物用于干預治療。
此外在抗生素的選擇上應當秉持一定的原則,即價格低廉、副作用低、耐藥性小以及敏感度較高的一類藥物,對于患者而言應當遵從醫囑定期定量的服用相關抗生素藥物。總的來說,抗生素藥物的服用主要是為了在達到目的進行干預治療的前提下盡可能以更小的時間以及錢財投入,從而挽救患者生命。抗生素的應用對于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聯合用藥基本原則分析
患者在接受抗生素進行治療時,首先應當確定一種藥物。如若基于該藥物干預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患者感染情況未有得到緩解反而出現加劇情況,則表明實際患者病原體出現耐藥性,此時相關醫療人員應當考慮其他藥物介入聯合用藥。比如,針對肺癌患者,個體免疫力低下且伴有呼吸衰竭可能,此時應當采用抗生素聯合用藥方式從而規避由于只采用一種抗生素而導致耐藥菌的生成情況發生。聯合用藥應當秉持一定的原則,仔細進行配對。比如氨基糖苷類與內酰胺類的聯合用藥,可以有效抑制味食物蛋白質的形成從而控制其生長效果,頭孢菌素與青霉素的聯合用藥,可以很好的阻絕細胞壁的形成,最終達到控制生長的效果。
3.抗生素應用注意事項分析
3.1呼吸內科抗生素選擇要點
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患者以及醫護人員認為抗生素是一種消炎藥物,且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對于疾病的療效越好。實際這種觀點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科學依據。對于呼吸內科疾病患者在治療后以及術后其身體抵抗力通常會大大降低,采用抗生素具有較好的滅菌效果,從而避免患者傷口造成二次感染。抗生素的發現使得人類抵御疾病的技術得到重大突破,推動人類醫療技術進一步向前發展。就現階段而言,可以用于治療呼吸內科感染的抗生素多達四十多種,而內酰胺類抗生素最為多見,且在殺菌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對患者所帶來的副作用更小,耐藥性更好。而由于不同的抗生素藥物其作用機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實際適用的病原體類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實際在用藥時為了避免患者出現不良癥狀以及耐藥性情況,應當對抗生素藥物進行酌情選擇。醫療人員在選擇抗生素前,應當依據患者實際疾病情況以及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以及服用量。
3.2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項分析
實際不同的疾病患者,感染情況也有所不同,感染的部位也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對于抗生素一類藥物的使用需求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對于不同的抗生素,耐藥性也完全不同。當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相關醫療人員應當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情況,應當盡可能選擇對病原體較為敏感的抗生素藥物,從而確保治療效果。雖然抗生素藥物在幫助人體抵抗感染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在實際應用中切忌盲目用藥。對于不同性質的疾病,患者實際感染的病癥也不一樣。例如,一些患者在術后可能出現病毒感染現象,從而致使疾病進一步加劇,如若此時急忙采用抗生素并不一定可以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甚至有可能影響療效,因此通常情況下切勿盲目對患者使用抗生素藥物,應當對癥下藥,從而提高治療療效。
4.用藥方式分析
確定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后,應當對藥物的使用方式進行進一步明確。選擇口服還是注射。由于藥物的特殊性,一些抗生素藥物可能存在半衰期,因此務必對其正確用藥時間進行明確,選擇餐前還是餐后。相關醫療人員應當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從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藥物,切勿盲目選擇價格高的藥物而忽略了其治療效果。
5.結束語
近些年隨著醫藥規范的不斷完善,抗生素實際在呼吸內科臨床合理應用上不斷提高。濫用、盲目用藥等情況得到一定控制,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漏網之魚。因此對于現今的醫療人員應當堅持一定的原則,秉持對病人負責任的態度,對患者進行徹底詳細的診斷,從而對癥下藥。在聯合用藥時,應當注重各個藥物之間的互相作用關系,把握科學治療時間從而避免藥物配伍錯誤情況發生,繼而提高抗生素最大功效。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對于生活質量要求越來也高。醫療技術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內容,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從而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對于當下醫療人員,應當積極學習,堅持初心為患者提供更好更為全面的醫療服務,科學用藥,從而在盡可能少的經濟以及精力投入下,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解斌. 抗生素在呼吸內科的臨床合理應用分析[J]. 醫學信息, 2013(24):585-585.
[2]張利青. 試論社區內科疾病中基本藥物抗生素的合理運用[J]. 文摘版:醫藥衛生, 2015(1):119-119.
[3]蘇詩淳, 黃文緋. 呼吸內科抗生素的應用及藥學干預方法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0):93-94.
[4]溫全勝, 陳利芳, 林嘉潮. 綜合干預措施在醫院內科病房合理應用抗生素的作用[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3):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