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摘 要】目的:為了探討呼吸功能訓練結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情緒及肺功能的影響。方法:對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98例性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各149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呼吸內科的護理,而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呼吸功能訓練與護理干預。5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和肺功能。結果顯示:護理前后,對照組的SAS評分基本無變化,而實驗組在治療后SAS評分明顯降低,且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肺功能指標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呼吸功能訓練與護理干預的結合可以有效的緩解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病情和改善患者情緒,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 呼吸功能訓練;護理情緒;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3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13-01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od and lu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Methods: 298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emphysema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149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arried out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five months, the mood and lung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the SAS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basically unchanged, while the SA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eatment, and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improvement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emphysema and improve their mood,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Nursing emo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Lung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大多是由于長期吸煙、大氣污染、等誘發慢性支氣管炎,逐漸發展為慢性肺部疾病[1],該病的復發率比較高,并且肺功能會出現退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現將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98例性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對象選取
將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98例性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各14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08例,女性41例,其中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年齡(59.37±6.14)歲。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09例,女性40例;其中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58.97±5.71)歲。對照組與實驗組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后續的相關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呼吸內科的護理,而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呼吸功能訓練與護理干預。5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和肺功能。
1.2.1基礎護理
將患者置于安靜舒適且通風的房間,根據天氣變化提醒患者做好保暖,謹防感冒,保持通風干燥,以舒適為主。
1.2.2? 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死亡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患者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有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要給予鼓勵,做好心理指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增加信心,重燃希望。
1.2.3? 氧療指導
告訴患者及其家屬關于氧療的知識,指導患者每天進行氧療,避免出現低氧血癥。
1.2.4 用藥指導及營養支持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藥物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服藥,不可私自改變用量;對于營養支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選擇有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堅持高蛋白、高營養、高熱量、低糖分的原則。
1.2.5 肺部康復訓練
咳嗽和排痰指導,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選擇舒適的方法進行5-6次深呼吸,深呼吸末屏氣,而后輕咳,直到痰排出;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和縮唇呼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呼吸功能的鍛煉,并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患者的鍛煉計劃,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在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焦慮自評(SAS),該項評分反映患者的情緒,得分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重。以及對患者進行動脈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若P<0.05,表示兩組數據間差異顯著,若P>0.05,則表示兩組間的差異不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的評分對比
實驗組在治療后SAS評分明顯降低,(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指標的對比
實驗組的動脈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期較長而導致有些患者的情緒出現問題,我國的SAS和SDS的評分高于50分,則認為有焦慮和抑郁癥狀[3]。堅持呼吸訓練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4],而且護理干預能夠提高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5]。因此呼吸功能訓練與護理干預的結合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葉小倩, 王耿介, 洪蘭, 等. 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17,7(19):159-161.
張瑞英.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護理及預防[J]. 中國醫學創新, 2012,9(07):69-70.
朱明蘭, 崔偉, 伍彩紅, 等. 多學科合作團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康復護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3,16(8C):2896-2900.
張明明, 竇吉香. 呼吸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4(04):196-197.
周娟, 葉紅. 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7(1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