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 要:法務會計是法學與會計學相融合的邊緣型學科,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紀的歐洲。雖然法務會計的發展時間較短,然而在經濟犯罪逐漸猖獗的背景下,世界不同國家及地區逐漸形成以法務會計為主體的會計教學體系。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代周刊曾對美國熱門行業進行了追蹤調查,其中法務會計位居會計領域的首位,充分體現出構建法務會計學科的緊迫性、必要性及重要性。本文結合法務會計基本內容,提出基于法務會計實踐教學與管理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法務會計 ?管理模式 ?實踐教學
根據法務會計的概念定義,能夠發現法務會計專業是充分融合法學與會計學理論的新型學科。在教學目標設置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與會計專業有關的審計、報表、盈余管理等基礎知識,更需要學生了解我國當前的法律系統、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流程,明確普通犯罪的內容。因此法務會計是從法律層面出發,培養具有豐富法律知識的會計人才。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明確財務報表舞弊、稅收舞弊、離婚舞弊、破產舞弊及身份盜取等基本問題,更需要學生從法律層面出發,明確相關會計工作的內容、目標及內涵。從而提升我國現行法律在經偵案件中的實效性。
一、法務會計的基本內容
在學科設置上,法務會計專業需要培養出能夠掌握司法鑒定、法律、審計、稅務、財務等基礎知識,擁有扎實的計算機、英語等能力,具備審計、稅務、會計等職業技能,滿足中介機構、企事業單位及司法部門需求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主要有司法鑒定、訴訟法、稅法、經濟法、電算會計、審計技術、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具體的實踐環節包括審計實務、會計實務、出納實務、畢業實訓等。因此可以說我國法務會計所涉及理論主要有司法與會計兩類學科,在具體的實訓過程中主要以會計教學為主。學生就業方向相對廣泛,除企事業單位外,法務會計專業學生可進入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司法機關等單位及部門。然而由于法務會計的雙重性、跨學科性,導致高校在管理模式與實踐教學層面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有效將法律理論融入到會計教學中,如何利用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司法理論、稅務理論及我國各類經濟犯罪的理解,是高校教職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管理模式
法務會計管理模式的設計必須結合實踐教學內容、特征及目標,以此提升法務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
(一)規范法務會計教學內容
法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必須圍繞理論教學的進度與內容展開,靈活性與針對性要強。具體包括證據的認定與收集、欺詐與舞弊的甄別、技術方法培養與應用,工作報告的撰寫與規范等。然而無論法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如何豐富,專業教師務必將實踐性作為實踐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進而環環相扣、逐層遞進,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其中在案例的選取與應用上,必須結合真實的法律案件,注重實效性,以此避免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脫離的問題發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專業教師,深入司法領域,對新型經濟犯罪進行具體的考察、分析與研究,進而結合法務會計理論,對相關案件進行梳理,以此提升實踐教學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二)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
法務會計是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為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高校必須注重對法務教師的培養。首先,法務會計教師必須熟知有關法律與會計兩門學科的知識,在培養過程中,高校應通過相應的考核制度,提升專業教師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重視與理解。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訴訟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67%的教師缺乏對會計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導致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其次,加強專業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法務會計實踐教學方面,我國79%的指導教師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在具體的法務會計模擬教學中,無法給出契合崗位需求的教學指導。對此,高校應積極將專業教師送到對法務會計有需求的司法部門、企事業單位,以此從社會實踐工作層面,提升專業教師的社會從業經驗。此外,高校應構建科學合理的監督考核制度,使專業教師認真貫徹高校對法務會計實踐教學的要求,從時間分配、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實踐教學
(一)校內模擬
為有效提升法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構建網絡模擬實驗室與實務模擬實驗室,以此轉變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格局,首先在實踐程序規劃層面。專業教師應制定“填制憑證”、“編制報表”、“登記賬簿”等內容。以此使學生了解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其次在“資金運動”層面上,專業教師應從資金籌集,采購物資,生產銷售,稅金上繳及債務償還等層面,引導學生了解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規律及與之相關的法律常識。最后,根據模擬材料,使用會計電算化軟件,其思路和內容與綜合模擬類似,旨在通過計算機模擬系統,提升學生應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能力及意識,以此使學生充分滿足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此外,在校內模擬階段,專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法律與會計理論的滲透比例,切勿本末倒置,導致學生忽視對相關司法知識的理解與學習。
(二)社會實踐
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應采用漸進自主的方式,將社會實踐過程劃分為兩個實踐教學階段。首先,選拔在校內模擬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并與實習單位建立良好的協同育人關系。引導學生獨立處理與法律和會計相關的工作,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社會發展中,逐漸認識到專業理論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的價值與效用。其次,高校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課程進度,將學生分期、分批地委派到法務會計訓練基地中,使學生在充分接觸法律案件的過程中,提升對我國現行法律的理解,在實際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高校應提供充分且規范的實踐時間與場地,并邀請專職律師或會計師充任指導教師,并爭取在有效的時間內,使學生接觸2至3個真實案件,而學生在接觸或分析真實案件的過程中,高校要確保學生了解不同經濟案件的內容、特征及內涵,以此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培養學生分析案件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法務會計是我國會計領域至關重要的學科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滿足司法領域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提升對經濟案件的處理質量。因此高校應注重對法務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實踐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實效性與科學性,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出專業知識豐富、專業能力過硬的應用型法務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玉珍.構建交叉學科全方位、多環節、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法務會計為例[J].商業經濟,2013.
[2]徐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效果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商業會計,2019.
[3]程乃勝.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課程體系建構探析[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