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李元元
摘要: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飛速發展,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對于藥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形勢下,社會對于藥學人才的需求與要求也在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對此,高職中藥學專業應當正視當前社會對藥學人才的需求實情,不斷探索和革新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為學生在未來取得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基。本文就高職院校藥學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策略做了研究,旨在為廣大藥學教師提供一些新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藥學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高職教育而言,其有著服務社會的特殊責任與職能。因此,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必須要以市場的真實需求為側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育和社會的雙方面發展。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藥學專業教學存在著理實脫節、適應性差等諸多問題之處,極大程度地阻礙了專業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有序化培養。對此,對藥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科學化的革新,切實提升教育教學的適應性和適配性,已經成為當前高職院校亟待面臨的課題。
一、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需求
若想實現教育教學的良好發展,高職教育必須依據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實需對人才培養模式加以優化,進而促使教育教學的可行性、適應性、準確性以及科學性得到有力提升。當前,社會對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高技能與高操作能力的人才需求。從專業角度開看,藥學學科有著較強的專業性和綜合型特征,其主要內容是研究藥物管理、藥物應用、藥物成為、藥物用途、藥物性狀以及藥物生產等,這也要求學生不但要具備豐富的藥學技能和理論知識儲備,同時也要擁有良好的藥物管理、質量控制、加工生產等能力。同時由于學生直接面向藥物經營、藥物檢驗或藥物制備等行業,因此,高技能以及高操作能力已經成為衡量當前藥學人才的標準。其二,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需求。在雙創教育深入推進的形勢下,加強雙創教育,推動學生創業及創新素養的提升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由于我國經濟與產業結構正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以科技創新推動各行業、各產業以及各領域發展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由此可見,新時期,創新素養以及創業素養是藥學專業學生立足社會的核心基礎。
二、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
(一)革新教學觀念
眾所周知,教師教學觀念是否先進,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以往應試性的教學觀念,已經無法與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需求相匹配,對此,專業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借助新課改之風,將職業教育相關改革規定作為重要的教學指導,革新藥學人才培養目標。第二,秉行生本觀念,將學生的就業以及發展需求當做藥學教育的切入點,積極牽線企業或政府機關,強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切實提高專業教學的產業適應性,推動人才培養端與人才需求端的深度銜接。
(二)更新教學計劃
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育教學應當以服務市場及社會為職責,所以專業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對教學計劃加以更新,將實踐技能的傳授作為教學,不斷探索實效性的教學措施,切實提升學生的藥學實踐能力,將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貫徹到實處。第一,要科學考究專業教學中實踐課程的占比,做好相應的效果評估工作。同時,聯合自身教師共同研討和制定富有適配性的教學計劃,調高藥學實踐教學的課程展示,從而為學生藥學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專業教師應當時刻牢記自身育人使命,依據高職實踐教學標準,將藥學實踐教學加以深度落實。第二,學校方面也要正視藥學實踐教學地位,對既有硬件或軟件設施進行詳細考察,不斷完善藥學設施的建設力度,做好相關設備以及儀器的換代更新,從而為藥學實踐教學的良好開展,提供設施與設備基礎,促使學生的理論認知與實踐技能均得到充分有效地鞏固。
(三)優化教學內容
創新專業教學頂層設計有助于高職人才培養效果的提升,對此,專業教師應當對市場藥學人才需求加以科學考究,并以此為基點,對教學內容加以科學優化,強化學生藥學理實能力以及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積極牽線社會企業,對相應藥學崗位的特點、技能需求進行全面考量,并對藥學課程加以調整,構建以實崗為依照的新型藥學課程體系,促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有序化提升。同時,專業教師應當重視“2+1”模式的運用,即在兩年校園教育期間,對學生的藥學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職業素養進行有序化培養,在一年頂崗期間,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新知加以實踐和內化轉向,深化其崗位認知,提高其職業適應力。期間,專業教師也應當做好學生頂崗實踐的跟蹤工作,定期性的與企業崗位管理者進行交互活動,傾聽他們對學生頂崗的看法與建議,從而正確把握學生頂崗學習中所展現的狀態或遇到的難題,適當性地對學生進行點撥與指引,及時性地對校內教學模式加以調整和優化,讓學生的藥學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轉變教學模式
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不但能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得到良好地提升,對此,專業教師應當不斷延伸和探索實效性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藥品檢測或藥品生產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加強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滲透,依據真實崗位要求和章節內容,設置諸如質量檢驗或制備阿司匹林腸溶片等任務,然后,指引學生合作的方式進行任務細分處理,如有的學生處理原材料確定任務,有的學生處理原材料合成任務,有的學生處理質量控制等,這樣不但能深化學生的技能與實踐認知,同時也能在真正意義上將學生推至教學主位,激發其學習的自主性與主體性。另外,教師應當重視教評的革新,引入課堂態度、學習情感等非智力評價標準,同時也要在師評的基礎上,將自評、互評、組評以及企評等教評方式引入于教學中來,從而讓學生的自學意識、自我提升意識得到充分有效的培養,推動人才培養效果的提升。
(五)提升教師素養
教師作為職業教育的輔助者與指引者,其自身素養的高低對于教學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如果教師素質偏低,則其所運用的教學模式將效率低下,育人目標也必將難以達成。故此,為了讓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良好的提升,提高院校藥學人才的培養率,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教師素養提升以及培養工作的重視度,創設向上且負責的教研教學氛圍,為藥學專業教學的良好開展提供有效助力。第一,就專業教師方面而言,其首先要利用一切時間來不斷汲取專業性和先進性的執教經驗,如可多與同行或相關專家進行交互活動,或積極參與和藥學教育、藥學發展相關的教研會和座談會等。其次,教師應當依據學校正常之便,深入企業內部進行頂崗執教,接受社會企業的崗位及文化培訓,從而在擴展自身專業經驗的同時,掌握更多藥學行業前沿性的動態信息。第二,就院校方面而言,首先應當積極聯合藥學企業,定期性組織企業專家開展藥學講座,從而推動教師專業認知的擴充,逐步提高其教學適應性和有效性。其次,學校可設立相應的教師頂崗考評機制,依據企業人員或學生的反饋,對教師頂崗教學或培訓實情進行全面把握,并將所獲的真實指標歸入到教師獎金或工資中來,從而以需求動力推動教師素質提升。
三、結語
總之,高職藥學專業教師應當革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的需求作為專業教學的方向,致力打造趣味性、實效性以及適應性兼備的課堂環境,從而實現專業教育和藥學崗位的深度銜接,從而為學生的職業化和全面化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尤啟冬,姚文兵,席曉宇,樊陳琳,楊波,畢惠嫦.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9 (2).
[2]李春怡,盧惠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智庫時代,2018 (43).
[3]王艷麗,高榮哲,彭波,賈琦,楊陽,張春華,白冰,邵靖宇.高職院校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 (19):66-67.
[4]趙琳琳,于德紅,姚妍妍,呂立勛.立體式實踐教學模式促進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 (04):310-311.
[5]黃余燕,張勇,謝華松.在創新藥學人才培養中探討實驗教學的改革[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 (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