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
摘 要: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根據六盤水市委書記王忠同志在全市教育大會上提出的“職業教育要特色融合,要在提高職業教育助力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重要指示要求,文章對全市職業教育情況進行了解。
關鍵詞:六盤水;職業院校;職業教育
一、全市職業教育情況
(一)基本情況
據2019年六盤水市教育局統計數據:全市共有職業院校14所,其中高職院校2所,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下同)12所,正常辦學14所,占全省192所的7.2%。公辦10所,企辦2所,民辦2所。正常辦學職業院校中,市中心城區含水城縣、鐘山區和六盤水高新區9所,六枝特區2所,盤州市3所。正常辦學職業院校中,市級5所(2所高職和3所中職),省能源局1所中職技校(六枝),縣區各1所中職,水鋼和盤江集團各1所中職技校(中心區和盤州市),民辦2所中職(盤州市、水城縣)。
(二)師生情況
據2019年六盤水市教育局統計數據:全市職業院校現有教職工1574人,專任教師1273人,學生27828人。從教師規模看,高職院校教師617人,雙師型99人,中職學校957人,雙師型266人。從學生規模看,高職學生10249人,占比36.8%,中職學生17579人,占比63.2%。從教師學歷職稱看,高職院校研究生及以上學歷99人,本科學歷442人,高級職稱110人,中級職稱155人,中職學校研究生及以上學歷22人,本科學歷626人,高級職稱143人,中級職稱265人。從師生比例看,全市職業教育師生比1∶18,分別低于全國和全省1∶20、1∶21的水平。其中,高職院校師生比1∶17,分別低于全國和全省1:23、1∶16的水平;中職學校師生比1∶18,分別低于全國和全省1∶19、1∶28的水平。從雙師型教師占比看,全市雙師型教師36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1273人的29%,低于全國34%的水平。其中,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占比16%,低于全國40%的水平;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占比28%,低于全國31%的水平。招生人數在5000名以上的1所,3000~5000名的3所,2000~3000名的0所,1000~2000名的4所,500~1000名的0所,500名以下的6所(其中300名以下的4所)。
(三)就業情況
據2019年六盤水市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高職院校招生5120人,畢業2653人、就業2360人(含升入本科20人),就業率88.96%。中職學校招生6129名,畢業3911人、就業2880人(含升入高職1214人),就業率74%。
(四)示范院校及校企合作等情況
據2019年六盤水市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現有國家級示范院校3所,省級示范學校3所,國家級示范(骨干)專業5個,省級示范(骨干)專業9個。從優秀教學團隊和工作室看,有省級職業教育優秀教學團隊3個,占全省103個的2.9%;省級大師工作室3個,占全省64個的4.6%;名師工作室3個,占全省123個的2.4%;名校長工作室1個,占全省18個的5.6%。從校企合作看,正常辦學的14所職業院校主要采取訂單合作型、引企入校型、企業支撐型三種類型開展校企合作,11所為訂單合作型,占79%;1所引企入校型,占7%;2所為企業支撐型,占14%。
二、全市職業教育政策落實執行情況
(一)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情況
貴州省六盤水市教育局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教育支出(類)教育管理事務(款)行政運行(項)支出1539.82萬元,占10%;教育支出(類)教育管理事務(款)其他教育管理事務支出(項)325萬元,占2%;教育支出(類)職業教育(款)中專教育(項)。當年無年初預算,支出決算為89萬元。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原因主要是,撥付全市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培訓費用、中職學校管理干部外出培訓費用、全市幼兒教育教師外出培訓費用、全市教育系統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外出培訓費用及職業院校60名班主任培訓費用。
(二)精準扶貧教育經費投入情況
按照省教育廳“1+N”和我市“1+12”文件要求,狠抓落實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嚴格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校、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進村入戶入校核實采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讀信息,做到了信息精準到鄉、到村、到戶、到校、到班、到人。發放2017-2018學年的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資金9370.875萬元,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2636人(含補2016-2017學年和巡視漏助整改情況),確保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精準資助、應助盡助”。提前下達2018-2019學年的教育精準扶貧資助資金4892.66萬元,開設“綠色通道”,確保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無障礙入學。加強對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免學費補助資金的管理,建立和完善中職學校管理制度。實施中職教育“兩助三免”政策: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2000元,扶貧專項助學金每生每年1000元,免學費每生每年2000元,免教科書費每生每年400元,免住宿費每生每年500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資助資金1215.80萬元,資助學生6857人,下撥免學費補助資金2187.42萬元,惠及學生11497人。實施高等教育“兩助一免”政策:國家助學金有每生每年2500元、3000元或3500元三個不同的檔次,扶貧專項助學金每生每年1000元,免除學費,本科每生每年3830元,專科每生每年3500元。2018年。發放2018年高校國家助學金924.65萬元惠及5121人;發放高校國家勵志獎學金249.00萬元,獎勵學生498人;發放高校國家獎學金11.20萬元,獎勵學生14人。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師資力量不足
良好的師資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高水準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水準的教育;沒有高水準的教育,就培養不出高水平的人才。學校要培養出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能夠面向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技術學校重點以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為主,學校受到政策、機制、待遇等因素的制約,不能自主引進專業教師、民間能工巧匠、行業優秀人才,導致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缺口較大。
(二)校企合作不深入
職業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校企合作能有效緩解企業與學校之間的人才供需矛盾,改善企業人才匱乏相狀,同時又解決了畢業生找不到適合崗位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能更快地適應以后的工作環境。和學校教育相比,校企合作更加強調實踐技能的培養,能更好地培養出適應本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人。大多職業院校與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但具體操作還不夠完善,企業沒有廣泛參與到教學中,沒有建成教學模式,沒有經濟行為產生。
(三)就業服務不完善
最快地向社會輸送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職業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學生畢業時不能夠快速地和相適應的企業配對,學校教育和市場就業不匹配,就業信息發布不及時,國家相關的福利政策待遇不清楚,對于自己的就業方向不明確等都是學生沒有及時就業的原因。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從事生產一線工作,工作環境艱苦、工資福利待遇處于低水平、社會地位較低,造成學生畢業之后經常變換工作崗位,學生就業后的跟蹤服務難,給學校后續完善就業服務工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全國職業教育的變革是必然的,六盤水市的職業教育如何改變才能與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六盤水市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變革必然要在科學理念的指引下,進行具體措施的改進。各種先進經驗是否適合六盤水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待實踐的進一步檢驗。本文所提出的一些建議,只是作為一種理論探討出現。
參考文獻
[1] 貴州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3-2020)[R].
[2]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教育“9+3”計劃的意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