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綺珊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孩子的情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可見,英語課程一樣承擔著培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任務,那么,農村小學的英語老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聽力滲透文明禮貌教育;2.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對話滲透良好習慣教育;3.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自信教育;4.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單詞,滲透保護生態環境教育。
【關鍵字】農村小學? ?英語課堂? ?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60-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教學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渠道之一,德育更加應該自然而然地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去。
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聽力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在現時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材中,有很多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稱謂。如,早晨問候、見面問候、民間節日問候的運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基本能掌握用簡單的英語問候及贊許別人,如,“Good!You are very good.”在涉及對長輩稱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筆者組合了一些常用的稱呼進行聽力訓練,如,“father, mother, grandpa, grandma, teacher”等,讓學生通過聽,掌握單詞的意思,并告訴學生一些與這些長輩稱謂單詞相關聯的事情。如,早上起來,可以對爸爸媽媽說:“Good morning”;向別人道謝時,說“Thank you”;春節見面時,說“Happy new year”;不小心冒犯了別人時,說“Sorry”。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的習慣,同時還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他們從小懂得孝順、學會關心他人。這樣的聽力訓練,因為緊貼生活實際,學生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可見,將教材與生活緊密結合,運用聽力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是進行德育的有效方式。
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對話滲透良好習慣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可見,培養學生的心靈美是至關重要的。基于此,筆者根據英語教材設計不同的話題,特別是聯系農村學生的實際,把他們平時的行為習慣列成表格,讓他們動腦、動手、動口,同位拍手進行對話練習。由于農村生活習慣使然,學生對衛生不夠重視,用過的紙巾、吃過的零食包裝隨手就一扔,沒有扔進垃圾桶的良好習慣;或是隨便吐痰、吐口水等,鑒于此,筆者通用游戲的形式,編成順口溜進行對話教學。如,“Mind your mouth, no spitting; mind your hands, no throwing.”如此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并及時表揚他們的好習慣,讓他們感受行為美就會產生心靈美。又如,筆者教育學生在上學、放學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養成紅燈停、綠燈過的好習慣,通過“Take the zebra crossing when crossing the road. red light stop, turn green go.”進行對話教學。再如,進行升國旗練習活動的時候,筆者問學生:“這是什么?”他們就會大聲地說:“our dear flag. We love our country.”筆者會就此告訴學生:“對!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要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國旗。所以,在升國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莊嚴肅穆,立正,站好敬隊禮,絕不能隨便講話。”通過以上英語對話的練習,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筆者發現,德育滲透是“潤物細無聲”的。
三、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自信教育
農村小學師資力量配備不足,比較少機會參加廣州市、區的教研活動,所以,造成教研氣氛比較薄弱,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活動顯得不夠活躍。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會覺得枯燥無味,心里緊張,發音不準,基礎不夠扎實,晚上布置的家庭作業,家長的配合力度也不夠。無數的農村英語教學障礙,都會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自卑心理,因此而消極、缺乏自信。為了改變以上的現象,筆者想方設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筆者決定從改變學生的態度開始。筆者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和他們拉近距離,尤其是講述一些身邊的事例,進行榜樣的教育,并邀請一些畢業的成功人士回校講述學習英語的“苦”與“樂”。筆者發現,學生的師兄、師姐們苦練、勤讀的事例感動了他們,慢慢端正了學習態度,敢于開口、樂于開口說英語了。有了態度,筆者再進行學習目標的確定,一步一步進行,從易到難。通過訓練,學生漸漸都能自然又自信地運用英語說:“I love learning English”“Thank you”“Sorry”“Goodbye”“Hello, Miss”等等日常的用語。有一次,筆者看到他們興趣盎然的樣子,情不自禁地對他們說:“You are so great!”此時,有個學生霍地站起來說:“Miss, I love English so much.”另外一個學生也站起來說:“學習英語并不難,難的是我們不敢拾起失去的自信。”英語成績最不理想的小軍“狡猾”地說。頓時,班上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筆者表揚了敢于發言的學生,并及時告訴他們,小軍的話用英語表達是“Learning English is not difficult. What is difficult is that we dare not pick up the lost confidence .”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英語的機會,讓英語學習成為生活的常態,學生就越來越自信,越自信就學得越快樂、越好。可見,在英語滲透自信教育,是邁向學習英語成功的第一步。
四、在英語課堂中通過學習單詞,滲透保護生態環境教育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改善生活的重要條件,如何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呢?筆者認為,在英語課堂滲透生態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教學關于生態環境的單詞時會著重培養學生保護學校、家庭、社會的環境的意識。如,指導學生做生態環境的英語手抄報。當學生用他們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的藍圖時,一張張有個性、有創意、有愛心的手抄報,是學生心中環保意識的萌芽。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特意把動物單詞選出來,分組分角色進行教學。如,“dog, pig, duck, tiger, lion”讓學生戴起課前做的頭飾,邊讀邊演,讓他們在活動中用英語來贊賞可愛的“動物”,做到玩中學、學中玩。筆者還通過話劇形式讓學生自查平時是否有欺負小動物的不良行為并進行改正,決心與動物做好朋友。“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s, we should protect them.”當學生不約而同地說出這句話時,筆者欣慰地笑了。
總而言之,英語教師要積極挖掘教學資源,在教學的每一處細節進行無痕滲透德育,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2(3). 此條文獻無作者,無標題,查不到.
[3]王靜.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4).
[4]陳波.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技視界,2015(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