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帶來了機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基于此,本文首先詳細闡述了互聯網時代國企黨建工作的現狀特點,其次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工作中存在的挑戰與問題,最后從三個層面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的工作路徑建議。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
引言:
互聯網與信息化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傳播使得各行各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也使得國家對于互聯網技術的重視程度日趨加深。2015年以來,國務院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推動互聯網技術與各行業融合,促進組織變革,經濟轉型。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自然是產業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當今新形勢下,為了符合從嚴治黨的要求,黨建工作又是國有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一環,不可忽略。互聯網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了一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基于此,對“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工作的現狀特征、問題及挑戰,對策與路徑的探討是必要的。
一、互聯網時代國企黨建工作的現狀特點
(一)互聯網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服務平臺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最先是在商業領域,主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簡化操作流程。在國企中引入互聯網技術,一開始主要是體現在工作形式上,從以前的手動辦公到現在的無紙化、電子化辦公。在2010年之后,全國基層黨建手機服務系統開通,以及各種手機新媒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APP等的應用,使得國企黨建網絡完全進入信息化服務時代。通過這些服務平臺,群眾可以實時了解國企黨務方面的信息,及時反饋群眾意見。這些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衍生的新技術,給新時代下國企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使得黨能夠更好的服務群眾,同時也為國家的政治建設與思想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1]。
(二)互聯網作為黨意識形態建設的教育平臺
新時代背景下更加強調黨的意識形態建設。以往黨的宣傳教育途徑較為單一和不完善。黨意識形態建設的對象也較為單一,主要以黨員和預備黨員為主。而“互聯網+”黨建技術發揮了互聯網的低門檻性和受眾廣泛性,讓黨的意識形態教育可以遍布各個領域、各個部們,并且宣傳教育的受眾大大增多,內容日趨廣泛。以百度的“智慧黨建”平臺為例,其微信公眾號中便設置了“兩學一做”學習班,以及“建黨95周年”學習班等欄目。這些生動、具體的黨建形式,使得國企黨建內容大大豐富,群眾參與積極性也有效提高。
(三)互聯網作為黨群互動的交流平臺
傳統媒體環境下的國企黨群交流渠道較為單一,主要是以上黨課,張貼海報等形式進行。這是一種單方面的“宣告”和“通知”,缺乏互動雙方主體的溝通與交流,那么交流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媒體時代,利用各種新興媒體的載體,如網站、論壇、微博、微信、移動APP等工具,可以充分發揮每個職工群眾的作用,職工可以通過各種平臺與黨員進行雙向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加強黨意識形態和提高參與積極性。同時,信息相對完善的溝通也有利于黨員更好的聆聽職工群眾的聲音,合理決策,提升決策的科學性[2]。
二、“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工作中的挑戰
雖然互聯網技術對國企黨建工作展示出極大的優越性,但在實際操作化的過程中還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首先,互聯網平臺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允許多元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進入。西方文化形態與我國主流文化存在差異,可能會對我國主流社會價值觀產生挑戰。除此之外,目前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良價值觀,如追求享樂、金錢至上等,這也會對國企員工的心理產生挑戰,由此產生角色失調與角色沖突。其次,受思想層面和技術路線層面的路徑依賴影響,一些年紀較大的國企員工受限于傳統思維模式和技術方法,一時間可能無法較好的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工作方式,由此在行動層面趨于保守。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意愿和能力不足[3]。具體表現為一些黨組織工作人員還處在傳統媒體時代那種固定的辦公模式之中,對于現代化的辦公軟件,信息系統軟件的掌握水平較低。在工作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上都缺乏時代印記,自然也較難吸引職工群眾的積極參與。最后,國企黨建工作在工作內容上面臨創新不足的挑戰。互聯網本身為各個黨組織之間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臺,為打破各黨建平臺獨立為政的局面提供了可能,且不同的平臺可以互相學習經驗。不過也正是如此,也會導致不同平臺或不同企業公布的內容相似或照搬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黨建工作人員并沒有理解“互聯網+”的真正含義,互聯網時代的資源更為豐富,反而更加要求企業創新,也更為看重企業工作中與眾不同的點。現階段大量國企黨建活動僅僅處于存在階段,還無法做到有企業自身的特色。縱觀各種企業的微信公眾號與微博發現,各種通過復制得來的內容十分常見。
三、“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的工作路徑建議
(一)思想層面:互聯網思維與黨建思維并舉
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者來說,處在信息化社會的浪潮之中,首先要求他們必須開放心態,樹立互聯網意識,培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黨建工作者不能局限于以往傳統的工作經驗和模式,而要積極主動的迎接新理念、掌握新技術、使用新方法。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利,實現資源的有效互通,黨員和職工的有效互動,從而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鍛煉并提高黨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作為黨的意志傳播者,在實際工作中,也需要堅守本心,不被外來意識形態和社會不良價值觀所動搖,在互聯網平臺上需牢牢把握黨的主體地位。只有牢固樹立這兩種思維,黨建工作才能既從源頭上不出問題,又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效率。
(二)行動層面:注重具備互聯網能力的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對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建立在對具體技術的認識了解之上。國有企業需要重視對員工互聯網工具使用能力的培養。具體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在工作過程中逐步獲得。黨建工作人員一方面需要對網絡的特點與在黨建工作中的優勢有清楚的了解,掌握各種服務、交流平臺的具體使用技術;另一方面需要增強自身應對網絡輿情時危機公關的能力,針對企業改制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加強黨員與職工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讓信息盡量在員工間合理流動,預防復雜、混亂的輿論環境。
(三)制度層面:推行黨組織內、外部監督相結合
在黨組織監督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在內部監督方面,首先需要國企黨組織的自我監督。在“互聯網+”的新背景下,黨員自身需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與模范性,起到帶頭作用;在外部監督方面,黨組織工作人員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聯結群眾,主動接受黨外人士和其他職工人員的監督。具體可以通過對網絡平臺的及時關注,及時回應來進行。與此同時,企業職工和黨外人士也需積極主動參與到網絡平臺的互動中來[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的國企黨建工作呈現出與傳統媒體時代顯著不同的特點。互聯網技術下的國企黨建的服務、教育、交流平臺建設具有開放性更強、靈活性更高、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等新型特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與之對應的工作模式也需調整以適應之。從現實角度來說,目前互聯網技術在國企黨建活動中還存在問題,需要黨組織人員合理運用網絡技術,積極創建更為優化的網絡平臺,開展網絡活動,強化網絡載體,以期更好的完善黨建工作。
參考文獻:
[1]熊艷隆,馬素麗.“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189.
[2]江梅青.推進“互聯網+黨建”模式,提高國企黨建信息化水平[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4):31-32.
[3]梁莎莎.國企黨建信息化建設探究——以寧波原水集團智慧黨建為例[J].經濟師,2019(06):285-286+291.
[4]姚冰.“互聯網+”環境下國企黨建信息化建設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2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