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淑均
摘要: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對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課堂教學思維,讓每個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氛圍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改變自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從而體現小學數學讓學引思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相互的如何,共同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以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讓學引思;教學研究
教師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在運用讓學引思教育理念時,需要對這種新型的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研究。“讓學”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的擴展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引思”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思路調動以及啟發,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數學基礎積極的進行知識內容的探索以及學習,在無形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數學學習能力。
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現狀分析
教師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在開展讓學引思教育模式時,需要對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研究,從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不足之處入手,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基礎,讓學生自主性的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研究,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1]。從整體上看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不足之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方式方面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師將課堂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忽略了對學生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是非常死記硬背的記憶相關的知識內容,并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被動和機械性的,學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雖然學生記憶了相關的數學知識點,但是對于知識運用方面學生還是存在較為嚴重的迷茫心理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味強調教師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和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出現了不完整的學習情況。
(二)教學內容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向學生所講述的課堂知識內容大多數都是按照課本的編排順序來進行教學的,之后,教師再利用口頭表達和習題講解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印象,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從整體上看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從細節性的角度來看缺乏靈活性和開放性,并且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也沒有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連接,使學生無法認識到小學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生無法學以致用。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節奏完全是由教師所控制的,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教學順序以及教學思路來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假如遇到了一些不太懂的知識點時,學生不敢將內心的想法和教師進行溝通以及交流,雖然一些學生將內心的想法和教師進行了溝通和交流,但是由于教師一味的追趕課堂教學的進度,為了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會忽略這部分學生所提出來的問題,在這種教學背景影響下,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二、讓學引思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
讓學引思教育理念主要是隨著新課標的提出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角色以及教學地位,對學生學習思路進行全面的引導以及啟發,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
(一)課堂主題的轉變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師非常直白的向學生講述相關的理論知識,并沒有將數學知識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相互的融合,導致了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機械和被動的,學生無法深入到課堂中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在利用讓學引思教學理念時,應當轉變課堂教學的主題,利用多樣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有效的引導[2]。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交流,實現學習資源的優化配置。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述“除法”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除法和幾何圖形進行相互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每一個小組之間分發幾根小木棒,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擺出幾個正方形,假如學生在擺完正方形之后剩下幾個小木棒的話,那么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例如小組中有12個小木棒,學生擺出了4個正方形,那么教師要引導學生該如何寫這樣的除法算式。假如小組中有13根小木棒,那么學生會擺出4個正方形,那么最終的算式該怎么寫,通過層次性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數學基礎進行自主性的思考,還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無形之中,學生就會加深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印象。
(二)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教師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在開展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思路的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類型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進行自主性的解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3]。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述“整數和小數”這部分知識內容時,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小數呢?這些小數有沒有實用性?”教師在向學生提出這一問題之后,要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舉出一些例子讓學生進行說明,在無形之中學生能夠建立完善的數學思維,更加理性的看待實際問題。在后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商店的情景,根據不同的物品設置不同的價格,在價格中一定要包含小數,讓學生可以從生活的角度來理解這部分知識內容,并且通過情景的創設也可以讓學生運用嚴謹的態度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開展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得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能夠滿足新課標所提出來的新要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小燕.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9(17):38-42.
[2]邵偉豐.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數學大世界,2017(9):52-53.
[3]路華.基于讓學引思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9(0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