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爍煒
摘要:盧梭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它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是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觀點遍布哲學、社會觀以及教育。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自然人,反對等枧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天性,讓其身心自由發展。而《愛彌兒》就是盧梭主要著作中介紹其教育觀點的一個典型代表。
關鍵詞:盧梭;教育思想;愛彌兒
《愛彌兒》創作于1747年,于1762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第一次出版,出版時,轟動了整個法國乃至西歐的部分國家,影響巨大。這部書不僅是盧梭論述教育的專著,而且是他闡發社會政治思想的專著。在《愛彌兒》中,盧梭通過敘述假象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成長過程以及與家庭教師的故事,用來說民航如何教育出一個理想的公民以及系統的闡述他以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統的提出了新的兒童觀,從而完成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值得注意的是,《愛彌兒》并不是一本育兒指南,不過在這本書中,也的確提出了一部分對于教育子女的忠告。
盧梭在書中提出,教育要從人的本性出發,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貫徹不同的教學原則,來教授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預設的教育目的,而這也是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
《愛彌兒》共分為五卷,第一卷,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得兒童可以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盧梭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休眠狀態,缺乏思維能力,因此盧梭主張在這個階段對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盧梭認為十二歲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接受感觀教育,已有了一部分經驗,所以在這個階段可以對少年進行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盧梭認為十五歲至二十歲的少年開始逐步進入社會,所以在這個部分應當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盧梭認為,由于自然發展的需要,男女青年開始情竇初開,于是應當在這個階段對他們進行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所提出的按年齡階段來分別進行教育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巨大的進步,他對后來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及其可貴的啟示。
盧梭在書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以及關于體育、德育、智育等等的論述都蘊含著深刻而精辟的教育思想。《愛彌兒》的出版,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了腐朽的封建主義社會,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也如同一根導火索,直接導致了盧梭的后期的悲慘生活。但是《愛彌兒》為封建社會帶了的革命的曙光,引起了眾多進步人士的歡呼。歌德稱此書為“教育的福音”,而康德則因為閱讀《愛彌兒》而忘卻了十幾年定時散步的習慣。
在《愛彌兒》面世前,歐洲封建主義社會下的教育一直將兒童作為教育中的接受者,而教師則始終是教育的核心,這種教育模式無疑忽略了兒童的價值與人格,也忽視了兒童的天性、生理心理特征,以教師為中心的設想兒童的未來,千篇一律的對兒童進行教育,導致他們失去生命活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老態龍鐘”的兒童。而在《愛彌兒》中,盧梭創造性的將兒童提到了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將教師下降到僅僅是教育中的引導者,實現了教育對象和過程的主體轉換。盧梭重視兒童的天性,在書中詳細論述了關于兒童心理、生理因素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方法、措施和目的,從而揭開了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一、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它主要是指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原始的傾向”,是一種“內在的自然”,同時它也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身心發展客觀規律。而這種規律,由于人類密不可分,盧梭認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純潔的自然狀態中,只是由于社會的文明才使得人性扭曲,罪惡叢生,所以只有“遠離城市”、“歸于自然”的教育,才能有利于人善良天性的保持。
一個人所受到的教育,皆由三種教育構成,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實物的教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這三種教育培養起來的。盧梭在書中大力提倡服從自然法則的“自然主義教育”,按照兒童天性自然發展的特點實施教育行為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心骨。“自然主義教育”是針對封建主義社會以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手段所發出的挑戰,“歸于自然”則是開創新教育的目標和基本原則。
二、自然教育的培養目標
在盧梭看來,自然教育的目標,“它不是別的,它就是自然地目標”,即培養自然人。之所以要培養自然人,是因為“自然人完全是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數的單位,是絕對的統一體,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關系。公民只不過是一個分數的單位,是依賴于分母的,他的價值在于他同主體,即同社會的關系”。
讀完《愛彌兒》后我發現,盧梭所倡導的培養“自然人”和培養“公民”是兩個互相對立的目的。盧梭認為,自然人是能夠獨立自主的人,他能夠獨立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而公民則是一切依賴于封建主義社會,并沒有自身獨特的價值。其次,他認為在自然人的世界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在公民的社會秩序中,公民是有等級的。再次,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無所不能的,沒有什么是能做,沒有什么是不能做的;而屈于封建主義社會桎梏中的公民往往是某種專業化的職業人,被禁錮于其自身的職業而失去自由。
因此在自然主義教育的目標選擇上,盧梭選擇培養身心協調發展、適應社會,同時又擺脫封建主義社會桎梏的資產階級新人。
三、自然主義教育的方法及原則
前文提到,盧梭將自然主義教育的目標指定為培養“自然人”,如若要培養“自然人”,依靠傳統死記硬背、強行灌輸的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盧梭在書中提出了“自然人”適用的教育方法及原則,即“遵循自然,跟著他給你畫的道路前進”。
要做到遵循自然對兒童進行教育,就要采取以下方法和原則。
(1)極其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按照兒童的年齡特征及不同的個性去進行教育。盧梭認為兒童在成人之前不適宜教育成成人的模樣,而應當按照自然的法則,培養成兒童應有的模樣。他在書中做了具體的闡述,“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年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擾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成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