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元翠
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在不斷改革完善,經典朗讀教學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起到了促進作用,也為小學語文課堂創造了一定的實踐價值。近年來,國家對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改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經典朗讀教學融入到課堂中,進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改進,教學效率也達到了質的飛躍。但就目前來看,經典朗讀教學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對小學語文經典朗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及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朗讀教學;問題;對策
引言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時,通過經典誦讀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語文素養,同時還能起到文化傳承的效果。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必須及時應用相關措施進行創新,解決其中的問題。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中的問題
1.1朗讀內容過于單一,缺乏對深意的理解
首先,語文教師對基礎知識學習和考察的重視程度要遠高于朗讀學習,對于朗讀練習往往是在課堂知識講授完成后。其次,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在課文朗讀時往往選擇閱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雖然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卻沒有考慮到其他學生的朗讀訓練,影響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三是小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想要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需要采取科學的朗讀方法,這要求教師要多做示范,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朗讀方法。但目前很多語文教師都不重視朗讀教學,缺乏對朗讀的示范,使學生無法從朗讀中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感情,最終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
1.2指導方法有誤
不少語文教師會對于經典誦讀教學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總是認為學生只有在完全理解了內容之后才能進行背誦。這種模式過于重視最終的結果,導致誦讀的效果很難體現出來。如此一來,即便學生完成了誦讀,但是自身興趣卻沒有得到有效引導,從而導致誦讀效果受到了巨大影響。
1.3教學觀念的問題
有的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只要完成課堂的課堂教學內容就算完成任務;只要讓學生將經典文章的文章流派、文章作者、文章出現的時期、文章題材、文章格式以及文章作品的大致內容背誦下來,足夠應付考試就可以。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強迫學生對基本知識、考試常考的知識點進行記憶,但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并不高,也不利于加深學生對經典文章的理解。學生學習經典文章的主動性以及自主性被教師忽視,導致學生對經典文章的理解能力減弱。還有部分教師只重視對文章的文體、內容以及語言進行賞析及理解,對經典文章朗讀過程的重視程度并不高,導致經典朗讀教學課堂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與教師之間缺少交流,也缺少溝通,降低了學生對經典文章朗讀的自主學習能力。
2解決小學語文經典朗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2.1糾正學生的發音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朗讀
由于小學生的大腦處于發育期,對語法的認知不足,從而難以準確、清晰地表達語義。在朗讀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產生讀音不夠標準、添字漏字等情況。也有一些學生因為自卑或過于緊張,在朗讀時聲音含糊,音量小。長此以往,一些教師在上課時只點表現好的學生來朗讀,從而編造出學生朗讀能力優秀的假象,實質上卻沒有培養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更會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使學生越發恐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朗讀中去,并對每一位學生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表現較好的方面提出表揚,通過鼓勵的方式樹立學生的朗讀信心,從而使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朗讀。
2.2注重朗讀與理解相結合學習
眾所周知,對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來說,學生才是主體,教師所起的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課堂教學時,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各項朗讀內容。對于教學過程而言,則是采用較為簡單的方式來進行,但是要緊扣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條件來進行,進而更好地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另外,在給學生進行實際的朗讀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相關興趣進行把握,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與課文情感的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感知自然,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感知意識,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性理解,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思維進行相關引導,使學生在簡單的朗讀過程中能夠進行深入思考,從而促使學生受到更多的感情啟發。例如對《懷素寫字》進行朗讀時,教師可以對文中懷素在木板上寫字的情節進行一定的渲染,從而為孩子們模擬出一個相關的情景,比如說,白天上課時,懷素就在學習,而到了放學后,懷素自己一個人還是在不停地寫呀寫,到晚上以后,他們都已經進入夢鄉,而懷素依舊在那里不停地寫呀寫,就這樣日復一日,這個木板竟然被懷素寫透了,以此來引導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思考和感知故事情感,才能夠讓小學生對學習產生主動性。
2.3對經典文章進行合理的選擇
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選擇最適合小學生朗讀的經典文章,并根據經典朗讀教學的活動內容對朗讀方式進行確定。選擇合理的經典文章進行朗讀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經典文章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經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要有意識地對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進行篩選,以確保能夠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朗讀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一篇符合小學生心智的經典文章,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與文章作者在思想以及情感的表達上產生共鳴。這種教學模式既有利于學生更深入的體驗到閱讀的樂趣,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朗讀氛圍,以促進學生對經典朗讀教學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的歷史十分悠久,有著大量的經典名篇。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對于這些內人應當予以充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誦讀,理解其內容,感知其內涵。如此一來,學生的整體水平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雅文,鄭道靜.論經典誦讀活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開展———以合肥市杏林小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42):277-278.
[2]? 倪紅梅.經典浸潤人生書香陪伴成長—關于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方法的探究[J].名師在線,2018(10):31-32.
[3]? 史朝暉.經典誦讀需要經典設計—小學語文誦讀教學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8(05):64-65.
[4]? 李興梅.論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
[5]? 魏鵬飛.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