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平
【摘要】? 我國教育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題海戰術也對中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負作用,很多學生在應試教育及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下產生了厭學、學習積極性、想象力、創新精神下降等現象。近年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區不少學校進行了課堂教學變革的有益嘗試。本人在學習數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通過與實際的課堂操作相聯系,不斷反思,將理論融會到實際中來,深刻體會先進理念改革的必要性以及這種改革對初中數學課堂所帶來的鮮活感覺。
【關鍵詞】? 課程改革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26-02
0
學校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學生的素質教育并對學生進行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想要改善課堂效果,提高學術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并找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就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大膽地、有效地改革,使課堂更加有活力,使學生擁有更多學習以及創新的空間,成為學習的主人,學術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在交流和協作下解決難題,在自主學習和創新中得到發展。
一、在新課改浪潮中,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兩個突出問題
(一)少數學生“灌”多數學生
如今很多教師都已經意識到了“滿堂灌”對中學教育的負面影響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在改革的同時又出現了其他問題;一些老師將自己的滿堂灌教學變成了由學生進行書本的灌輸,很多數學課堂出現了老師通過頻頻提問優等生來進行教學的現象,雖看起來教學非常流暢,但除少數優等生之外的其他學生則變成了課堂的聽眾。其副作用甚至比滿堂灌更大。
(二)“討論”流于形式
如今,數學課堂中的討論也只是形式化的一個環節。這種形式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討論時間不足,學術不能夠對問題進行真正有效的討論,而只是完成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課堂環節;2、討論的問題不夠清晰,學生無法在討論中找到問題的重點;3、差等生無法參與到討論過程中,討論環節變為了優等生的演說環節。
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認為新的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轉變思想,改換角色,是新課改成功的前提
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諸多的“清規戒律”,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無意識的接受知識的狀態中,要使學生在自主創新中學習,就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思想和模式
1.轉變思想和改換角色,要擺正師生關系。即教師由傳統的課堂管理者、知識解釋者、定理評判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協調者及服務者,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問題研究中去,給與學生正確的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及思維方法,設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去感受學生學習中的困惑,體味學生成功的喜悅。如教《單項式乘以多項式》一課時,教師可采用“憶憶、試試、議議”的辦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并設立“小工程師獎”、“小工程師取助獎”。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不但理解了有關性質,而且真正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2.開放我們的課堂,營造學生的探究環境。開放課堂為的是學生創造寬松的、民主的、和諧的學習環境,放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同時以課堂內為點,課堂外為面,課內外緊密銜接,教師則注重協調,同時幫助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其信息的交流傳遞,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要有“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膽量,讓他們嘗到動一動就能夠得到的甜頭,學生的創新精神自然也能得以培養和發揮。
3.放開學生的思維,留給他們創新的空間。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要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空間,幫助學生尋找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發現了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會主動去探究問題,而有了主動探究才會有后續的創新,問題的情境是推動學生構建認知結構、培養創新精神的好辦法,因此,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擴大能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學習空間,才能使課堂與任何教學活動真正達到自主開放。舉例來說,可以通過課前的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比如教師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心里想好一個數字并對該數字進行一系列運算并將結果告訴教師,教師會快速猜出學生心中所想的數字,學生便會產生極大的好奇心,教師在這時引入課題便會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有吸引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加入實驗環節,使每個學生都成為一個研究者,對知識的全過程進行探索和研究,通過研究成果的成就感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誘發學生個體參與學習活動與探究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開放學生思維,探究創新的空間,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樂于嘗試,注重方法,是新課改成功的關鍵
農村的孩子普遍內向,對新課改學習方式很不習慣,不敢說,也不會說。家長不理解:我們的老師為什么不教了?還有的家長擔心,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堂上會被拖累。如何把學生有機地組織起來,怎么運用恰當的探究問題的方法?我們的教師須巧妙地展開教學活動,是課堂改革成功的希望所在。
1.同座互幫式探究。它是在教師引導下最小范圍地使用和研究問題的學習活動。主要形式是互問、互答、互查、互練、互補。舉例來說,在進行“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教學時,我對同學們布置了相關作業,讓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立體圖形的圖片或物體、以及制作好的立體模型的收集,再將學生進行兩兩分組,對自己收集的模型或物體進行分類并說明其特點,然后再找幾位同學進行總結,最后,我對同學們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并得到了很好的成效。這樣互動互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優化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契機,更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