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麗娜
【摘要】? 教書育人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要強化育人意識和小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在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概念的教學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其形成過程中蘊含有豐富的育人價值,這些價值能夠從長遠意義上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那么數學教學中蘊含著哪些育人價值呢?下面筆者來淺談一些個人看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師素質 教書育人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120-02
0
所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的神圣之處就在于通過教師的勞動培養人,塑造人,改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包含教書和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教師的中心工作,也是教書的根本目的。教書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數學教育也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多舉實例說明數學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和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課程的基本工具,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然而,探尋教育方法和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認識不足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教書育人的特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數學教師綜合素質,是實現教書育人的前提
(一)較高的政治理論素質。政治素質包括政治覺悟、政治品質、政治理論水平、政治水平等,廣大數學教師要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廣大數學教師要堅定在黨的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注意克服消極因素的影響,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把正確的理論學習貫徹到數學教學中,用這一理論武裝青少年的頭腦,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二)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生是教師的鏡子,中國古代教育家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這就是說,教師必須十分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首先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其次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潔,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再次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用“愛的教育”去迸發“教育力量”。最后,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學生。
(三)較強的業務教學素質。教師要想善于“育人”,則必須精于教書。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懂得道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乃至生活中的問題。如果小學數學教師沒有較強的業務素質,不具備分析判斷能力和一定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就不可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首先,教師必須研究教學法,掌握教育規律,要具有嫻熟的教學藝術。其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講解、示范、用筆,更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音容笑貌去描繪、感染和點化學生的心靈。最后,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攀高,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和完成,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四)較高的教學監控能力。教師單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的道德追求,誨人不倦的愛生態度,精湛的專業知識還不夠。小學數學教師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教學監控能力,如把握教學大綱的能力,處理教材和設計教案的能力,選擇最優教學方法的能力,運用學生學習心理和生理特點指導教學的能力,在系統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范等,更要善于了解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會學生懂得學習途徑,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觀念。
(五)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時代在前進,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知識的老化周期越來越短,教師素質提高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一定的數學研究,可以從“單調乏味”的數學教學工作中發現新的東西、新的奧秘,產生新的靈感、新的創造,充分體驗到作為一名具有創造型的數學教師進行探索和研究的樂趣。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參加和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數學教學研究和科研工作,揭示客觀規律,進而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數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參與數學的改革實踐,經歷實地調查、實驗研究、科學論證,能加強學校數學科學化的進程,使數學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教師本身的模式也將由單一的“教學型”轉向“教研骨干型”。
二、更新數學教師教學理念,是實現教書育人的保障
一是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是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善于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三是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其次,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并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三、探尋數學教育的方法,是實現教書育人有效途徑
前面我們提到了教育目的,在明確了目的的前提下,我們就要把這一思想貫穿于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經驗、學習、比較,進而探尋出一套能有效實現教書育人目的的數學教育方法。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中國的小學數學教育都以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主要衡量標準,而這種教學只能讓大部分的學生硬性地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卻未能明確學習的最終目,學習效果也未能靈活轉化為實際生活的有效實踐。雖然中國小學生可以流利的口算出幾十甚至幾百以內的加減法,對乘法表倒背如流,但在學習深入階段會顯得力不從心。其主要原因是:數學是一門科學,不可以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達到條件反射式的結果。而且這種學習方法對日后解決實際問題時難以應用到實踐生活中。美國的探究學習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通常會請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完成感興趣的小課題研究。貫穿其中的是對問題的興趣,是探究問題時方案的設計、執行、調控以及對研究結果的驗證。探究前,教師往往會對學生進行指導或提出某些要求,如“想研究什么問題”、“能否擬個計劃”、“準備如何收集數據”、“如何驗證結果的合理性”。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會提醒你現在在做什么、想說明什么、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絕不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探究后,教師會組織學生交流想法,并且非常注重請學生作出解釋,而不是關注答案的對錯。
我國教師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所有教學環節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我國教師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探究活動形式化,一些無須探究的內容也讓學生探究;對結果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過程的關注;急于提煉出“好的方案”,對探究過程中多樣化方法的價值缺乏應有的重視;探究過程中教師暗示過多,等等。我們必須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學生探究,也不是適合探究的內容通過學生探究都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探究不應成為純個人行為,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尤為重要。教師的工作具有化歸的性質,即將對學生來說困難的、抽象的、復雜的東西轉化成較為容易的、具體的、簡單的東西。我認為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時要合理地組織好探究過程,根據不同的內容安排相應的探究活動,通過行為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提升。為保證教學的效益,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課前學情進行準確的分析,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及探究時可能遇到的障礙,再有的放矢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的人才有賴于高素質的教師。我們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既注重業務素質的培養,又注意政治思想素質的提高,不斷加強教師的育人意識,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積極的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葉讕.學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
[2]陳琦.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趙淑文.小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