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月中
【摘要】古詩詞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相應地,古詩詞的教學措施也需結合時代的發展而做出創新性改變。因此,本文基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從詩詞情境、課堂探究和專題學習這三大方面去進行教學研究,以期解決當前古詩詞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13-01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與審美價值,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提高鑒賞能力等多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詩詞學習基礎,但對詩詞的理解過于模式化,且以機械式地背誦為主,忽略了詩詞背后所具有的文化與藝術價值。因此,教師要創新古詩詞教學設計,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形式,改變傳統模式下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弊端,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與探究興趣。
一、以情為綱,結合詩詞內容營造情境
表達思想情感是詩詞創作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在古詩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嚴格按照“以情為綱”這一思路來進行教學設計。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理念,教師在古詩詞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感受詩詞內容,理解作者情感,并通過朗讀、默讀等活動鍛煉自己的審美能力,由淺入深地理解古詩詞,發展語文學科文化素養。
例如,在教學《念奴嬌 赤壁懷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電影《赤壁之戰》的相關片段,讓學生感受赤壁之戰時火光沖天、到處喊殺聲的激烈場景,以此營造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赤壁懷古的目的。隨后,為學生詳細介紹詩人蘇軾的生平經歷,讓學生結合其豪放派的寫作風格去進一步感受詩詞當中所體現出的奔放情感。以描寫赤壁之景的上闕為例,“大江東去,浪淘盡……”,以江水的流逝暗指歲月的無情,引發懷古情懷,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與升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通過夸張的手法間接描繪出了赤壁的奇景與戰爭的激烈場面,間接表達了作者激昂奮發的情感。在分析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對作者豪放的寫作情感去朗讀整首詩詞,以此加強情境的渲染作用,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情感的遞進變化,以此增強古詩詞的鑒賞分析能力。
二、整合資源,按照主題設置專題學習
古詩詞的學習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但在高中語文教材當中,古詩詞分散在各篇章之間,缺乏相關的聯系性,不利于學生進行詩詞知識構建,限制了深度學習模式的展開。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有針對性地將所要教學的古詩詞資源整合到一起,設置專題學習,引導學生采用合適的詩詞閱讀方法,從點到面地展開詩詞理解,感受文字背后所蘊藏的價值理念與思想情感,以此構建古詩詞知識網絡。
例如,在教學《聲聲慢》時,該詞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時期的作品,而熟悉詞人的生平經歷就會知道,李清照晚年時期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悲慘的生活,因而其晚年階段的詩詞大多圍繞一個“愁”字展開,感慨國家與命運的變化。基于此,為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李清照這一詩人形象,教師可以將其少年時期的作品《如命令》、《一剪梅》等與《聲聲慢》整合到一起,從單一的詩詞閱讀轉變為“群詩閱讀”,讓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去分析這幾首詞的在意象選取、情感表達等方面的差異。如《醉花陰》中,通過藕花、鷗鷺等意象描述了日暮時分的荷塘情景,表現了少女迷路時焦急的心態,整首詞通過追憶少年往事表達了歡愉的心情與流連忘返的情致,而《聲聲慢》中“雁、黃花、梧桐”等意象刻畫了孤寂、凄涼的場景,直接奠定了全詩悲傷的情感基調。學生通過對比更全面地了解李清照詩詞風格隨其人生經歷而產生的變化,并對詩詞意象、意境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對其詩詞賞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三、課堂探究,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盲目地認為古詩詞只需死記硬背即可,忽視了對詩詞的深入分析與理解,產生一種模式化的學習心理。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改變這一教學問題,可以組織課堂互動探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基于詩詞設置一些引導性問題,使其通過解決問題去自主學習古詩詞,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蜀道難》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①作者如何通過描述由秦入蜀道路上的艱險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感?②全詩詞描寫入蜀道路艱難是按照什么線索展開的?③詩詞開頭的兩句在結構與內容方面的作用分別是什么?④分析詩詞最后一句話的作用。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詩人李白的作詞風格去進行自主探究,在小組當中進行積極熱烈的討論。如有的學生認為文章的線索是按照從古至今的時間順序而展開,而有的學生認為詩詞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山水特點……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從多種角度去進行問題分析,從而更全面地解讀詩詞,不僅高效率地完成了探究任務,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還加深了對詩詞的理解,有利于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結語: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當前教學之還存在的教學形式單一、學生模式化學習等問題,教師要加強教學反思,通過營造詩詞情境、開展專題學習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此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全新的古詩詞課堂中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通過古詩詞學習來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潘光發.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質增效的策略探微[J]. 魅力中國, 2019(41).
[2]孫海霞.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 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