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澐
摘要:為了解高校統一戰線理論知識和教育在學生群體中開展現狀,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統一戰線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教育情況的調查,發現新時代在校大學生對統一戰線相關理論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相關認知不足。在互聯網超高速發展下的新媒體時代,學生統戰工作越發的重要,高校應結合自身以及新媒體的特點加強大學生的統戰理論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統一戰線;教育;調查;新媒體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統戰工作的現狀以及現實意義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具有多媒體與超文本、交互性與即時性、平等性與開放性、個性化與社群化、碎片化與去中心化、虛擬性和隱蔽性等特點[1]。根據CNNIC2018年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網民占比最多,高達25.4%[2]。新媒體傳播的廣泛性、普遍性進一步擴大了統戰工作的覆蓋面,其傳播的即時性也從另一角度增強了統戰工作的影響力。生長在新媒體高速發展時代下的大學生,他們絕大多數對新媒體認同程度高,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上頗具時代特色,他們主體意識強、注重自我價值實現的最大化,思維跳躍、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大部分高校學生接受能力、學習能力較強,但是心理抗壓能力偏弱。雖然愛國心強烈,但判斷力較為缺乏,新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態度、政治認知和政治判斷。
1、高校學生群體統戰理論知識的了解以及學習現狀
1.1研究對象及方法
作者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分層抽樣調查,通過易班問卷收集并進行統計分析。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632份,其中大一學生占216份,大二學生204份,大三學生189 份,其中有效問卷595份,有效率為93.8%。被調查的595名學生中,有70.34%受調查學生曾任或現任學生干部,29.66%受調查學生則從未擔任學生干部。595位受調查者中17.05%的是中共黨員,62.32%為團員,20.63%為群眾。
1.2總體了解和教育現狀
1.2.1整體了解現狀
將調查回收的595份問卷進行系統的分析,其中認為自己對統戰知識非常了解的占1.31%,比較了解的占54.65%,還有44.04%的受調查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有7.1%的受調查學生認為統戰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養,57.14%的人認為有點作用,還有35.75%的人認為完全無作用。
據回收數據統計表明對統戰理論知識認知有了解的人中,有過學生干經歷的占58.23%,從未擔任學生干部占41.77%;這組數據從另一方面體現出有過學生干部經歷的同學要比沒有學生干部經歷的同學接觸和學習統戰知識的機會多,并可以從學校的活動中直接學習統戰方面的知識。
由調查數據所得大學生黨員群體相對其他學生來說,他們對于統戰理論知識水平的了解分別高出3.34%、6.16%,與是團員的學生了解程度的差異不算很明顯,但相對于群眾學生群體要高出6.16%,數據的差異對比顯示出黨員和團員學生群體相對于其他的群眾學生群體接觸統戰相關知識的機會比較多。
1.2.2大學生統戰理論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態度
在受調查的595名同學中,只有3.73%的學生表示曾主動去查閱統戰理論方面的知識,42.63%的學生表示很少去主動查閱,還有53.64%的人沒有去查閱學習過。據回收數據顯示有73.34%的人的統戰知識來自思想政治課,其次有40.13%的人是通過新聞傳媒來獲取,39.43%的受調查學生通過相關的影視文學作品來獲取,28.6%的人通過講座獲取,22.02%的學生通過其他的方式去了解。從上述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課堂教學被動的去獲取統戰知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自主去搜索、學習和統戰有關知識,以及動態。
在595個樣本數據中,有72.47%的受調查學生認為高校開展統戰相關知識教育對其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積極的作用,20.15%的同學選擇中立的態度,但是有7.38%的同學覺得在大學開展統戰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消極的作用;72.46%的同學認為學校應該要加強統戰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宣傳,19.24%的同學認為可開展可不開展,8.3%的同學則認為高校沒有必要加強統戰工作的教育和宣傳;
在關于希望通過什么途徑來開展統戰知識學習的選擇上,72.32%的人支持通過開展講座的方式來學習和了解,54.62%得人希望從相關的新聞動態可以了解,51.34%的人希望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推送的方式了解,只有43.16%的人支持通過高校開設的統戰相關理論課程開展學習。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大多數學生對于統戰知識的學習態度處于積極接受的狀態,更多學生傾向于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方式來學習統戰知識,而非課堂上硬性灌輸,這可以為我們高校統戰知識的宣傳提供新的出路。
2、新媒體背景下加強高校學生群體統戰工作的現實意義
從上面調查數據看出,當代大學生對統戰知識理論的了解以及學習程度還遠遠不夠,因為現代大學生愿意把更多精力和想法放在學習其他技能方面,從而忽略了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學習。
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人類思想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加強了全球各地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以及交鋒。現如今高校統戰工作對象主要針對高校的教職工,對與在校大學生統戰工作的現狀、如何開展以及具體措施方面的研究較少。隨著我國社會主義進程的加快,以及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學生人數也隨之增多,同時少數民族學生、港澳臺與海外在高校就讀的留學生數量也在增多,對當代高校學生群體中如何更好的實施統戰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學生統戰工作的順利推動,對維護我國各地區的安定以及國際形象有著側面的促進意義。
而大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是目前我國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更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高校大學生秉持的政治態度和其對應的政治選擇則會對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和未來的國家政治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高校統戰工作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這一主體對象的深入研究。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高校的統戰工作得外部環境、社會條件、主要工作對象、傳播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階段高校大學生的統戰工作不僅挑戰統戰工作者的傳統思維模式,更因為主體對象的時代特性使統戰工作任務更加艱巨。目前,大部分高校統戰部門為了順應新媒體的發展,高校官網上都建立了發布統戰工作動態和相關通知的窗口,但里面主要重點是對本校統戰工作的相關介紹,缺乏對于網絡輿情的監管和引導。其次,高校統戰部網站建設缺乏時代性和針對性,導致高校大學生對統戰網站的了解缺乏主動性,用戶黏度不夠,關注度較低,無法發揮線上宣傳教育功能的優勢[3]。新媒體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領域,需要高校統戰工作者解放思想、拓寬思維,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才能夠充分掌握輿論的主導權。現階段高校大學生的統戰工作還缺乏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體制和研究系統,為高校統戰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我黨統一戰線工作的發展,高校學生的統戰工作只有與新媒體進行有機的融合,才能獲得新媒體環境中的價值根基,實現高校統戰工作理念、方法、內容、體制等全方位創新,提高統戰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愛國情懷。
二、關于加強高校大學生網絡統戰理論知識教育的思考
“我們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根本內容沒有變,我們的優良傳統也還是那一些。但是,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4]因此,高校學生統戰工作的創新要符合高校實際、適應時代的需要,摸索和整理出適應學生統戰工作的新方法,構建新格局,充分發揮出統一戰的重要作用,從而使黨的統一戰線的事業得到全新發展,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1、樹立主流陣地意識,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環境對人的成長有著直接引導作用,其中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和技術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新媒體技術的普及,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變得更加的復雜,大學生收到各種價值觀念的沖突,這些都為我們當前階段的統戰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我們應抓住新媒體傳播迅速、影響廣泛的特點,快速占領微博、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易班等網絡主流宣傳陣地,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加強對輿論的引導,從而潛移默化的凝聚高校學生的共識;在線上不僅要加強對中共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更要廣泛深入介紹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切實強化高校網絡宣傳思想教育,進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建立和完善統戰教育和宣傳的新媒體平臺,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隊伍是基礎。這不僅要求管理者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而且要求有熟練的網絡、計算機的技術,并且能夠及時的掌握大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這就要求參與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統戰知識的理論學習,及時了解最新的理論動態,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還要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知識,能夠運用前沿的技術,將統戰相關的內容展現出來。同時,還要經常與大學生交流,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2、完善重點群體跟蹤,建立優質教育平臺
根據對調查數據相關性分析可知,年級、入黨意向、考研意向不同的學生對統一戰線認知具有明顯差異,不同民族學生和不同宗教信仰學生對統戰工作了解和認同度也不盡相同。高校需根據這些差異,有針對性地做好重點群體的統戰知識教育工作。
一是將本身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和積極向上價值觀的同學,納入統戰知識教育的重點對象,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統戰政策教育引導。二是對自身綜合素質較好卻沒有入黨意向的學生群體,要提前納入統戰工作范圍,加強統戰理論及民主黨派相關知識、參政議政能力及意識培養教育。三是要建立重點學生群體動態管理檔案,既要重視近期教育引導又要重視遠期跟蹤培養,參照將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材料裝入學生檔案模式,把在校期間統戰知識教育培養材料歸入學生檔案,并與學生就業地黨委統戰部門進行有序銜接,接續做好培養教育工作。
新媒體時代到來,高校的統戰教育和宣傳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校統戰部門要樹立“大統戰”思維,融合多方新媒體平臺、整合教育內容、優化傳播方式、強化基層服務,充分發揮校園官網、易班、貼吧、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教育平臺的輿論信息引導以及教育作用,建立統戰專題區域,鼓勵大學生參與討論,加深對統戰的體會和認識。對于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切勿避重就輕,應該用權威、正確的觀點來引導他們的輿論導向,幫助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去分析和看待問題,建立優質的統戰教育平臺。
3、營造高校統戰文化氛圍,提升高校統戰文化認同度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高校統戰文化的發展要不斷適應并適度引領校園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不能僅限于滿足,更重要的是起到引領的作用,需要有目的地培養出知識面廣、理論素養搞、有見地、有創新精神的“意見領袖”,使其在統戰文化的傳播過程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其次要將統戰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以文化人,加強線上、線下的聯動效應。要積極發揮高校學生社團的作用,在校團委帶領之下,成立統戰相關的學生社團,專門對統戰文化和統戰理論進行宣傳。通過組建“統戰文化節”、“統戰文化周”等品牌活動,使大部分學生在參與之余,能夠更加直接的了解統戰的相關知識,在活動中達到鞏固學生統戰思想的作用,并形成學生影響學生的連帶效應。在新媒體環境下,必須要把握時代的命脈,體察大眾的心聲,提升統戰文化的認同度和統戰文化的大發展,要求統戰工作者對學生的相關文化選擇、文化心理、文化構成、文化品位要深入研究和調查,滿足高校學生對統戰文化的切實需求,運用新媒體的積極因素來促進統戰文化的建設。
三、結語
在此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的統一戰線理論教育是我們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視的問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結合為一個總的力量,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造成‘新的力量,這種力量和它的一個個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區別”[5]。對于高校統戰工作的實施,當前最重要的是高校應當將大學生統一戰線理論教育以及宣傳工作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塊,增強統戰工作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逐步探索大學生統一戰線理論教育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3]梁小伊.論新時期青年學生層面的高校統戰工作[J].教育與職業,2012(12):47~49.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