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
摘要:學校教育有很多目標,要求學生形成擁有多種能力的人,但是在眾多的學校教育目標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核心的教育目標,這也是學校教育中的德育。學校的德育管理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了我國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水平,關系到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的實現,關系到我國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可以說,學校的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本落腳點。
關鍵詞:學校德育;工作
學生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家庭和學校兩個主要方面的影響,在學校期間,學校德育教育是否到位,學校德育管理是否嚴格,會直接反映到學生的綜合素質上,學校的德育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十分重要。在現在的學校德育管理中,是否有些潛在的危險因素,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德育管理中更加完善和健康發展,是學校教育需要長期探究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對于學校的教育工作來講,德育工作是最重要的。記得陶行知當校長的時候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班上一個男生用磚頭砸向同班的男生,陶行知先生發現后立刻制止,并要求該生放學后去校長室。放學后,陶行知走進辦公室,該男生已經站在那里等著了,陶行知笑著拿出一顆糖遞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男生接過糖。接著,陶行知又拿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聽到我的制止聲,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接過了第二顆糖。這時陶行知拿出了第三顆糖遞給男生,說:“剛剛我調查了,知道你砸他是因為他欺負班里的女生,這說明你有正義感。”這個男生聽完特別感動,他對陶校長說:“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笑了,隨即拿出第四顆糖遞過去說:“我再獎給你一塊糖,因為你已經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現在沒有糖了,但是,這次的事情也可以結束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偏離常態的學生。其實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大多數學生的資質相差不是很大,只是許多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引導出來,他們有著錯誤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只是沒有被及時糾正而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隨時準備“四顆糖”。
當下在我國的德育教育管理中,大部分教師都能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同時也能督促學生在校期間的言行,但是對于很多教師而言,要堅持德育管理的一致性一直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教師的德育管理經常是時有時無,不能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在習慣養成上的懈怠,思想上的輕視,從而讓德育教育成為表面功夫;其次是在德育管理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經常采用較為嚴厲的方式去懲罰在德育上犯錯誤的學生,讓學生受到的影響有限,不能充分發揮德育的作用。
所以我覺得要有一定的德育策略:
1.形成多層次的德育管理體系
德育管理工作既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也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事情,更不是思想品德教師一人的事情,德育管理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責,因此在德育管理工作的安排上,學校要形成有層次、網絡化、持續性的德育管理體系,讓德育管理沒有漏網之魚,讓學生的惡習在這個網絡下沒有喘息之地。
形成多層次的德育管理體系,首先要從學校整體說起,在學校方面,首先要營造整體的德育氛圍,學校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墻上經常對在道德表現上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同時要定期舉辦有意義的德育教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最后在學校的成績和升學的加分中,要為現十分突出的學生加分,讓學生不僅從認識上重視德育,而且要從思想深處認可德育管理;在教師層面,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重學生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不合適的行為要予以勸解和開導,并通過與學生的日常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用日常的交流去引導學生;最后在思想品德課上,對學生的德育管理要更加顯性,要根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養
教師是學生最經常的教育者,是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生影響較大的群體,教師的言行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德育管理的效果,因此學校要重視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養,提高教育工作者整體的素質,讓學生所受的德育教育能夠更加優質和有效。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養,首先需要學校要對教師進行經常性的德育教育,同時對教師的工作予以監督,不斷調整教師的教育工作,讓教師在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在對學生的教育上下功夫,避免由于教師道德問題對學生造成影響;同時學校要根據教師的表現行成一套審核機制,每年對教師進行一次評判,參與評判的人主要有同事、領導和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最直觀的,應該予以重視,根據每年的評價結果,學校可以對癥下藥,對教師進行調整和教育。
3.加強師生溝通,通過了解學生進行個性化德育教育
德育管理并不是簡單的說教和引導,沒有方向的引導只會讓學生無所適從,長時間還會產生排斥心理,更會浪費教育資源。德育管理,是有序的管理,是全面和重點兼顧的管理,需要教師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主觀性,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通過平等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從而促進對學生的個性化德育管理。
學生要加強師生溝通,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德育教育。首先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增加溝通環節,拓展溝通內容,通過有效的溝通,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更促進學生在心理上的發展,了解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德育教育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越來越重視實踐的作用,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個性才會明顯體現出來,其特點才會明顯,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
當然學校德育管理還要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愛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管理為學生內心帶來的變化,從而真正達到德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