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四川某樣本院校外語專業四個語種(即英、法、德、西)共16位語言專業的大一專業課老師進行了半結構式的訪談。從老師的角度全面了解大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狀況以及面對的語言學習困難,以便探索出有效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外語專業課老師;外語類大一學生;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趙翊羽,女,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應用英語學院,講師,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廳2017年度人文社科科研項目《外語專業大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以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為例》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8SB0598。
現代大學教育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育,而是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外語習得成功與否。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都是外語界以及外語教師廣泛關注的話題。
一、訪談對象及內容
本文對四川某樣本院校外語專業四個語種(英、法、德、西)共16位語言類專業的大一專業課老師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訪談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您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認為大一學生面臨的外語學習困難有哪些?面對這些外語學習困難,您有何寶貴建議?作為外語專業課老師,您認為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結果分析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概況。通過訪談,筆者發現:大部分外語專業課老師都表示所教的大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偏弱(均值:2.19),有待提高。德語專業的李老師在采訪中談到,剛進校學習德語專業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訪談記錄顯示:雖然老師們都非常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均值:4.62),且總是在提醒學生課下要進行自主學習(均值:4.56),提升自己的外語能力,但提高大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均值:3.56)。因此,大一學生進校后應明確四年來的學習目標,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劃,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和娛樂時間,加強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2.自主學習影響因素分析。在所列舉的13種可能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影響的因素中,受訪老師一致認為:學習興趣(100%)直接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興趣是重中之重。學習風氣(93.8%)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二大因素。好的學習風氣可以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更加勤奮不懈,刻苦用功,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當問到“您希望學校通過什么方式創造自主學習氛圍”時,68.8%受訪者認為,學校應開設各種學術講座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 43.8%的受訪者同時表示,學校應多留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圖書館應增加各方面的興趣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除了優良的學習風氣,學習方法(50%)同樣會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3.外語學習困難分析。外語難學,這是公認的事實。從列舉的7項外語學習困難中,受訪者認為,學生在學習外語過程中,聽力和單詞是外語學習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障礙(87.50%),其次是發音和口語(68.80%)、語法、閱讀和寫作(56.2%)。顯而易見,教學過程中,外語專業課老師大多認為學生在記憶單詞和聽力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單詞記不住,不會寫,不會讀,直接影響學生上課是否能聽懂,學習是否有效。其次,學生存在嚴重的發音問題,大部分單詞的發音不到位或不準確,導致說出的外語不好聽,也不專業。以英語語種為例,受訪者趙老師談道:英語教學中嚴重存在“說不出”的“啞巴英語”,學生有限的單詞量,不準確的發音讓學生不愿意開口講英語;久而久之形成“越說不出越不愿意開口,越不愿意開口越說不出”的惡性循環。因此,提高學生的外語口語與聽力水平, 是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外語學習者學習的重中之重。只有熟練地掌握了一門外語,學習者才能應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成為有用人才。
三、培養方案
通過訪談,研究者發現:外語專業課教師一致認為,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解決外語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比如課后的每日定時定量的自主聽力訓練,只要能堅持,學生的聽力在一定時期后肯定能得到提升;其次,課后要自主進行大量閱讀,積累詞匯,只有足夠的外語輸入,才能促進有效的外語輸出;此外,學生還需要自主對自己的語音語調進行大規模的訓練。英語專業劉老師指出:英語發音過程其實就是肌肉形成的過程。每一個標準的發音都需要反復訓練,可能需要一個月或更長時間讓肌肉形成記憶,直到有一天你能無意識地發出某一個音的時候,那么這個音你才算掌握了。由此可見,自主學習與外語習得密切相關。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具體方案總結如下:
1.培養興趣。學習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只有對所學學科有興趣,才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受訪外語類專業課明老師指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喜歡,任何付出都心甘情愿。因此,外語老師在課堂上應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內在動力。同時,學生在課后也應該豐富自己的學習方式,讓自己的學習變得生動有意思。
2.創設優良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人有熏陶作用和約束作用。當學生置身于濃郁的學習氛圍之中,就會受到感染,不知不覺地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激發起積極的學習動機。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難以有動力主動去學習。對此學校可以邀請優秀的學長和校友開設講座,和同學們分享學習經驗,向同學們傳授學習方法;也可以開設各種學術講座,讓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動態,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其思辨能力和鑒賞能力。還可以舉辦各種學術競賽活動,畢竟語言學習者更需要站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語言魅力。
3.提供自主學習空間。目前學生面臨的學校活動多而雜,因此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時間較少,大多時間用在了各種集體活動中。學生應該意識到大學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應該自己負責,而不是老師或其他人。學生應該合理安排并平衡好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同時,外語類專業課教師需要放手,不用時刻提醒或督促,而應多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安排學習。此外,學校也應該適當減少各種集體活動類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互助實踐。
4.創建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外語專業課老師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布置一個任務,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讓學生課后自主完成,并設置獎勵,對于自主完成一定目標的學生做出給予獎勵,讓學生學習有喜悅感和成就感。此外,檢驗學生預習和復習的情況,多提問,鼓勵表揚預習和復習情況較好的學生,并對其進行積分獎勵。課堂上,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訓練和培養其思辨能力。受訪者張老師就法語閱讀課教學指出,閱讀課不宜單純的采取做練習和對答案的方式,應重視學生思考過程,有選擇性地讓學生就答案陳述其思考和決策的過程和理由。
不可否認,本研究僅立足于樣本院校的幾個語種,針對樣本院校的大一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培養策略。由于樣本有限,可能相關內容分析不夠全面。筆者僅希望通過分析樣本學校的外語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狀況,給當下語言學習者提供一些外語自主學習策略。希望外語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主動培養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加快二語習得速度。
參考文獻:
[1]宋慶歡,李真真.淺談如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16):40-40.
[2]曾亞平.從教師角度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