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潞
摘要:美術教學在我國教學體系中擔負著美育的重任,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也逐漸提高。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增設綜合活動部分,進一步挖掘美術學科的教育意義。本文對初中美術綜合活動進行探討,從整體上闡釋美術綜合活動的定義及形式,再通過具體的設計策略,思考如何開展綜合活動,為日后美術教學的發展做出啟示。
關鍵詞:美術教學;美育;綜合活動
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讓我們必須重視它。然而,我國美術教育界對美術教育卻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教育方法體系的匱乏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很多學校的美術課時被其它應試公共課所侵占。在當前許多學校的初中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大多數只注重學生的基本繪畫技能,至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本應具備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與培養卻很少受到重視甚至不予以考慮。
一、初中美術綜合活動概述
初中美術綜合活動,是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在一個教學周期內制定一個明確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討論及綜合實踐活動。美術綜合活動的切入點是美術學科,融合各學科綜合開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以美術學科的教學為本,對生活、自然進行探尋,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綜合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美術綜合活動的開展具有豐富的意義。長期以來,盡管美術學科承擔著美育的重任,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簡單化、弱勢化的情況。而綜合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美術的存在,并且放大美術學科美育的功能,能夠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的同時發現美術學科。
二、初中美術綜合活動設計思路
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學生們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將初中學校、初中美術教師和本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用以設計活動的主題,確保主題能夠貼近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齡特征;要以美術學科為中心思想,同時充分結合其它有關學科,在收集學生們的建議和看法之后,圍繞一個具體的主題挖掘新的課程資源,將這個課程資源作為設計初中美術綜合活動主題的基礎。在初中美術課本的基礎之上將內容進一步拓展,優先采納、優先利用那些初中生喜愛但美術課本沒有體現出來的題材。
在活動中要進一步加強與社會知識相融合,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技藝要求上,相關學科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應得到突出,同時在應用中能夠深化和發展。初中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從而保持愉悅的心情,這個時候美術教師就應當盡可能引導他們將活動中獲得的的體驗和感受有意無意的延伸到生活中。
這樣不斷地讓初中生廣泛地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讓初中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在紛繁的文化情境中了解美術的內涵。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活動必須對鄉土和社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引起重視,要學會挖掘民間藝術,讓初中生有著熱愛本民族文化的情懷。活動是以初中生在現實的生活中的直接體驗為主,他們對主題活動的目標、活動方案、活動組織形式都有自主權。
美術教師是一個占主導作用卻具有適度隱性化較色的引導者,他的角色應根據需要不斷地轉變,這時老師就需要將角色轉變為初中生活動的合作伙伴和幫助者。在活動中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將小組人數等分,學生可以自行推選組長。這個時候,美術教師在安排隊伍的時候需要將初中生之間的異質性,性格之間差異考慮在內,必要時給與靈活的安排;美術教師可以通過文字、講述或圖式的方法讓初中生明白自己的目的和任務;同時需要不斷鼓勵學生們之間重視團隊精神,要學會互相合作,加強彼此的溝通和幫助;讓學生懂得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在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對一個活動主題,初中生可以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理解,盡情的表達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最好能夠嘗試運用論據來證明自己觀點提高自我一件的說服力。對于一些還沒有定論的問題,學生可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面對已有公認的權威結論的情況下,學生們依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三、初中美術綜合活動展開的策略性思考
(一)設計完整的主題
在美術綜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設計一個完整的活動主題。完美的活動主題要滿足與教材相適應、與生活想貼近、展現綜合性與人文性的特點。美術活動主題的設計要符合教材要求,這樣能夠使主題活動的展開有所依據,至少使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能夠有所參照,并且充分展現活動的特性所在,關注到主題與生活的聯系,因為美術實踐教學的目的本身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對美的感悟,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最終的落腳點仍然是生活,是需要跳出教材的,因此,主題的設定要與生活緊密相聯。主題具有綜合性、人文性以及簡明性,是針對活動主題本身做出的要求,主題的發展要與其它學科相聯系,要具備人文性,同時也要簡單明了,使學生能讀懂、能夠按照要求去進行實踐。
(二)對鄉土資源進行開發
在綜合性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當地的一些資源相聯系,因此,對于鄉土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鄉土資源多數都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性,如剪紙藝術、泥人藝術等,但是這些資源與教育的聯系還不甚緊密,將其運用于教學并發揮優勢,需要對鄉土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受到年齡影響,知識限制,學生對于一些內容的理解也是有限的。也許在學生眼中還不能清晰地理解鄉土資源背后的文化韻味,教師需要將其中學生能理解、需要知道的搜集起來,將應該傳遞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三)在體驗中進行實踐
美術教學的落腳點在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但審美能力絕非單純的知識的積累,而是隨著學生人生閱歷的增加、知識的增長,逐漸形成并且積累下來的。而綜合性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通過學生的實踐,讓學生感受美,甚至是感受到整個美的傳遞過程。在綜合實踐環節增加學生的體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在生活中發現、親自在博物館、民俗館搜尋,讓學生親自進行藝術品的創造嘗試。這種搜尋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更能在尋找美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的全面提高,進而培養學生探尋的習慣。
四、結束語
就整體而言,初中美術綜合活動在當前教學中還不成熟,也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需要教師做出進一步的探索。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改革仍然存在著諸多阻力,需要從學校教學整體出發進行探討。美術教學的發展,最終需要與各學科聯系,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狄智奮.地域素材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5(5):1O3—1o4.
[2]陳靜.淺析如何將鄉土美術融入學校美術教育[J].教育前沿(理論版),2015,12(3):67—68.
[3]陶金鴻.西方現代教育理論中的工具論和本質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5,13(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