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蕾
摘 要:本研究嘗試從樂高教材的種類、各年齡階段的建構特點以及綜合材料運用等方面為樂高早期課程的備課提供設置思路,旨在使現有的小學樂高教育課程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可操作化,課程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更加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發展特點,同時對樂高教育的理念推廣、學習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1]
關鍵詞:樂高;備課;機器人;steam教育;4c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中兒童很感興趣的樂高玩具,作為一種機器人教育的基礎和鋪墊,受到了教育市場的廣泛認可和良好的口碑。作為一名校外教育的樂高老師,如何上好這門課,將steam教育理念更好地貫穿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去,做好一名創新型的樂高老師,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時代的進步需要更高素質的人才,未來將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爆發的時代,科技引領時代前進,青少年兒童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創新型教育和思維理念需要引導和啟迪。樂高作為一款動手動腦類的拼插類積木,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提供不同內容的樂高主題材料,讓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去感知世界、認識世界、探索、發現、創造和發明世界。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在情景游戲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一、一節好的樂高課需要老師前期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
備好一節樂高課是樂高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備課教師可以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把可能的教學能力轉化為現實的教學能力。并且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作為一個樂高老師:我的備課是從模型開始的!
1、在老師自己搭建模型的時候想想我們的學員會遇到的問題?
2、在寫教案的時候想想怎么引導學員?怎樣學員才能玩得開心?
3、用4c模式進行課堂設計。聯系(connect)、建構(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延續(continue)。每節課有一個固定的主題,雖然可以自由發揮,但不能偏離主題,而且你要自由發揮首先你得有想法,其次孩子的思維能跟上你的節奏,最后就是孩子的實際搭建能力要能把想法表達出來,三者缺一不可。
4、準備適合每個孩子的教具和輔助教學用具。
5、反復自我模擬,做好上課前的準備!
二、結合學員實際情況如何將steam教育理念恰當得貫穿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去。
STEAM教育的前身為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人提出的 STEAM教育 ,包含 四個學科 :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 (工程 )、Mathematics( 數學 )。由奧巴馬大為推進這種綜合課程的實施,旨在從小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綜合運用 科學知識的能力。隨后,在原有四科的基礎上加入了ART(藝術)學科,多個學科相融合從而得到了 STEAM教育。[2]
樂高的學習過程,非常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情緒體驗,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受到學生的歡迎。[3]
學習樂高,不僅僅是單純的積木拼接,還包含了很多的物理、機械、工程方面的知識,需要統籌學習,將多學科知識在樂高積木上一起體現出來。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steam教育理念也是我備課的重點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新的目標往往會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也會不斷生成,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一切需要在備課時不斷調整,不斷生成。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有的放矢地備課,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發展,應注重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指導”、“因材施教”。
根據不同情況,備課注意要點
1,按照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
2,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 。
3,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學生是天生的發明家和創造者,有無窮的創意等待著他們來發現。在模型搭建的過程中,老師要去引導學生想象,去創新。在碰碰車的教學課堂上,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完成基礎碰碰車造型后,進一步進行觀察,相互之間交流、比賽,將碰碰車傾斜,裝上一只筆之后變成了圓規,換輪胎的位置后變成了原地旋轉的車子。
課程的教學反饋活動中,教師更多的要考慮如何通過及時的、積極的評價去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如何通過真誠的、真實的評價去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扭轉學生的思維偏轉;如何通過階梯式的訓練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最佳發展區”,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檢測過程性目標及體驗性目標,通過合理的反饋與調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發展并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少想一點“怎么上課怎么教”,多想一點“怎么玩,怎么學”。如果老師在上課時想著“怎么上課怎么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教參,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學生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想著“怎么上課怎么教”的老師不愿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學生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三、不斷充實,不斷學習
不斷的翻看國內外lego論壇去看看國外的那些大神的最新作品,以及各種第三方的lego書籍,因為大多數書籍都是基于LDD程序編寫的,所以對外語要求并不是特別高,經典的那幾本書,國內都有資源,可以免費下載,時刻掌握最新最熱的lego資訊。因為lego官方給出的永遠是大綱,而且更新周期非常慢,所以要不斷更新自己的lego搭建理念,樂高課程如英語課程一樣是不斷在變化的。作為樂高老師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四、小朋友在搭建作品的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寬容度和犯錯的空間,切勿在小朋友的錯誤出現之前將其扼殺掉,切忌防患于未然,應該讓小朋友大膽的去犯錯,結合課堂時間以及以往對小朋友的了解在合適的時間切入,不要直接告訴小朋友他這里錯了如何如何,而是要給小朋友更多的選擇,讓他自己去比較他自己的方法和老師提供的方法哪一個比較好。有了比較,他自然會思考,這樣比直接糾錯讓小朋友對搭建知識點記得更牢靠。
小朋友有時候也是老師,有的時候小朋友的奇思妙想會比原本的教學大綱更加嚴謹合理,這時候一定要丟掉老師的架子,讓小朋友知道你自己搭建地比老師還好,這樣小朋友才會勇敢的挑戰權威,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得以釋放。
作為一名樂高教師,你需要有先進的樂高教育理念,4c教學流程,非常了解自己的課程,教參和模型,了解并融入你的學員中去。將“玩中學、學中玩”的輕松課堂氛圍融入樂高,培養孩子的創新創造能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參考文獻
[1]3-6歲幼兒樂高教育的課程開發研究;楊麗君,2018.1
[2]基于兒童STEAM教育的玩具設升探索性研巧;于曉麗,2016.1
[3]淺談樂高4C教育理念在中學機器人教育中的應用;《中小學教育》李躍柏,劉洪寧,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