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鳳桂 黎波


【摘 要】目的:探究變應性鼻炎兒童的臨床治療方法與效果。方法:選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患有變應性鼻炎的兒童97人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治療,并在這一基礎上給予實驗組患兒鼻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患有變應性鼻炎的兒童采用包含鼻用糖皮質激素在內的藥物治療,能有效提升了兒童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兒童變應性鼻炎;鼻用糖皮質激素療法;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5.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42-01
在當下,兒童變應性鼻炎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遞增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很多醫院兒科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兒越來越多,逐漸成為醫院兒科門診需要研究和應對的重要疾病之一。該疾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病情容易反復,而且對生活、學習、睡眠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需要對治療方法進行重點研究[1]。在本文中,將針對兒童變應性鼻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及其效果進行重點研究?,F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患有變應性鼻炎的兒童97人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治療方案選擇(見方法),部分患兒由于經常流鼻血或家人恐懼激素,選擇對照組方法,而其他患兒則進入實驗組。在實驗組中,有男性患兒27人,女性患兒23人,年齡2-12周歲,平均年齡6.9±2.6周歲。患兒病程2周-3年,平均病程2.9±1.1年。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兒25人,女性患兒22人,年齡2-11周歲,平均年齡6.7±2.5周歲。患兒病程2周-5年,平均病程3.1±1.4年。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為保障研究的順利進行,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并與家長進行充分病情溝通及研究內容的解釋,讓家人選擇治療方案。同時,在本研究中,排除了存在藥物過敏史的患兒,從而保障研究中各項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1.2方法
1.2.1對照組方法
在對照組中,對患兒進行常規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患兒在每天洗鼻的基礎上,使用孟魯司特鈉(<6歲每晚口服4mg,≥6歲每晚口服5mg)和氯雷他定片(≤30公斤,每日一次,每次5mg,>30公斤,每日一次,每次10mg)口服治療。上述治療方法療程為4周,4周后評估治療效果。
1.2.2實驗組方法
在實驗組中,在采用常規治療手段的基礎上給予患兒鼻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本研究使用的治療藥物為內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50ug/噴)。具體方法如下:在使用之前需要洗鼻并擦干鼻孔,搖勻噴瓶,讓患者頭部微微低下,每個鼻孔噴1—2次,每天一次,療程為4周,4周后評估治療效果。
1.3評價指標
本研究的最主要評價指標就是治療總有效率。具體來說,就是(痊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所謂痊愈,就是患兒的癥狀在治療之后完全消失,所謂有效,就是在治療之后鼻炎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所謂無效,就是患兒經過治療之后癥狀未能得到明顯緩解,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比發現,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 討論
在環境污染愈發嚴重的當下,兒童變應性鼻炎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地區將兒童變應性鼻炎作為兒科疾病預防和控制的重點。變應性鼻炎以陣發性打噴嚏、流清涕、鼻塞、鼻癢為主要臨床特征,根據癥狀持續時間分為間歇性和持續性,治療方法主要有避免變應原、口服和或局部用藥及特異性免疫治療[2]。本研究主要是藥物對變應性鼻炎的療效分析,結果提示口服抗組胺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加上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噴劑比單用口服藥物治療,更能有效控制四大臨床癥狀。鼻用糖皮質激素局部使用可以使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于鼻粘膜的糖皮質激素受體部位而發揮治療作用[3],可顯著抑制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向鼻腔分泌物中募集[4]。通過對該方法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該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正是由于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醫護人員應對家屬進行相關知識尤其是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教育非常重要,消除“激素恐懼癥”,增加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從而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兒童變應性鼻炎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在內的藥物治療方法使患兒對過敏原產生阻斷抗體和免疫耐受能力,進而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與常規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Blaiss MS. Medic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linking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J].Allergy Asthma Proc, 2002, 23(4):223-227.
鐘偉,黃小燕,張劍.變應性鼻炎治療新進展[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37(3):? 162-164.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51(1):6-24.
Cheng L, et al. Chinese Society of Allergy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8,10(4):30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