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晶玉

【摘 要】目的:探討阿奇霉素應用于兒童臨床治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情況及預防措施。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兒科接受阿奇霉素治療的86例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治療前行胃腸道反應預防措施,對照組(43例)未行任何預防措施,觀察患兒治療后相關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結果: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98%,相比對照組的23.26%顯著更低(P<0.05);觀察組重度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0,相比對照組的18.60%,顯著更低,無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93.0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4%(P<0.05)。結論:阿奇霉素用于兒童疾病臨床治療,主要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的胃腸道不良反應;使用阿奇霉素前先給予患兒蒙脫石散、嗎丁啉可有效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減輕反應程度。
【關鍵詞】兒科;阿奇霉素;胃腸道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276-02
阿奇霉素屬于目前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可有效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表現出良好抑菌效果。目前,阿奇霉素在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鼻竇炎等疾病臨床治療中應用表現出良好效果。現階段阿奇霉素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年齡較小兒童疾病臨床治療中,患兒用藥過程中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本研究主要觀察兒童疾病治療中使用阿奇霉素引起胃腸道反應情況,并探討有效預防措施,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86例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使用阿奇霉素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兒均接受采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無藥物過敏史;阿奇霉素使用前無胃腸道癥狀;近期未使用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排除有阿奇霉素使用禁忌癥或過敏史患兒。43例患兒作為對照組,患兒性別:男27例,女16例;年齡:2~12歲,平均(6.3±2.4)歲。43例患兒作為觀察組,患兒性別:男29例,女14例;年齡:1.5~11.3歲,平均(6.5±2.0)歲。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阿奇霉素治療,藥物使用方法:靜脈地住宿10mg/(kg·d),將藥物加入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濃度稀釋至1mg/mL,然后行2h靜脈滴注。患者治療時間為4~6d。
觀察組在靜滴阿奇霉素前30min先給予患兒蒙脫石散(口服3.0g/次)、嗎丁啉(口服10mg/次)。對照組使用阿奇霉素前未行任何不良反應預防措施。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兒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②觀察患兒胃腸道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重度: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明顯惡心、嘔吐或腹絞痛等癥狀,無法繼續使用藥物;輕度:藥物使用過程中有輕微腹痛、腹脹、惡心等不適感,可繼續使用藥物;無反應:治療期間未出現胃腸道無任何明顯不適感。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學分析經SPSS 22.0軟件完成,P<0.05視為對比有顯著性差異。計數數據使用百分率表示,比較行χ2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使用阿奇霉素后相關胃腸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程度均為輕度,對照組有18例為重度,差異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阿奇霉素應用過程中的抗菌作用機制與紅霉素、抗菌譜相似,均是通過對細菌轉肽過程產生阻礙,進而發揮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作用。但與紅霉素比較,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更強,表現出良好持續性抗生素后效應,且療效穩定、療程較短、毒副作用相比紅霉素更少。因此該種藥物在支原體、呼吸道細菌感染等兒童疾病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近年來臨床實際用藥及研究結果均顯示,阿奇霉素用于兒科臨床的常見不良反應表現為胃腸道反應,但發生率存在一定差異性[1]。用藥前加強預防性干預措施對患兒胃腸道不良反應減少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靜脈滴注方式給予兒童阿奇霉素治療時,患兒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痛。分析原因可能是因阿奇霉素在應用過程中會胃腸神經叢中乙酰膽堿的釋放產生一定刺激作用,加快神經叢P物質的合成速度,進而促進胃腸道胃動素細胞的釋放受到刺激,促進血漿胃動素水平明顯升高;胃動素在消化期綜合肌電啟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其與胃動力受體相互結合可產生強烈收縮,進而加快胃腸運動,最終引發一系列胃腸道不適感[2]。嗎丁啉屬于一種外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能夠在胃腸壁發生作用,促進食管下部括約肌張力增加,避免胃食管反流發生,有效協調十二指腸、胃運動,減輕胃腸道不適感。蒙脫石散屬于中消化道黏膜保護劑,表現出顯著消化道黏膜覆蓋力,能夠與黏膜糖蛋白結合,促進黏膜屏障防御功能提高[3]。該藥同時還對胃腸道蠕動表現良好抑制作用,可使內臟平滑肌痙攣有效解除。研究中,在使用阿奇霉素前30min先讓觀察組患兒口服嗎丁啉、蒙脫石散后,該組患兒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反應程度相比對照組也顯著更輕。
綜上所述,患兒使用阿奇霉素治療主要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不良反應;藥物使用前30min口服嗎丁啉、蒙脫石散可產生良好預防胃腸道反應作用。
參考文獻
陳佳.遠紅外穴位敷貼防治阿奇霉素所致兒童胃腸道不良反應療效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9):36-38.
楊彩珠.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使用的不良反應及其臨床用藥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4):125-125.
曾革鳳,劉曉華,周厚菊,等.雞君散敷貼神闕穴防治小兒阿奇霉素胃腸道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9):114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