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海燕
摘?要: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聚集了古人多少智慧,留寫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名詞,在我國的文化史上,古詩詞可以說獨占一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古詩詞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讓我們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去表達我們的生活感悟、情感需求。在我們的教學階段,教育部也十分重視國粹的文化傳承,在我們的小學階段就開始了古詩文的學習,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中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傳統的教學任務,只是單純地要求學生記憶和默寫,不注重讓學生去領會其中的中心思想。而且背誦任務,也讓一部分學生感覺如臨大敵,無形中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古詩的學習中不僅不能夠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反而容易望而生畏。所以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手段,運用新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
古人智慧,用簡短有力的話語,就表達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悟和人生經歷,千古名句留多少,至今滋潤著我們的生活。引經據典中,仿佛古人就站在身邊,或教給我們珍惜朋友,或啟迪我們熱愛祖國。語言是有力量的,而古詩文的力量也是千斤重,留下來的名詩名篇,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用其表達感情,領悟生活。但我們也要看到,古詩文不同于白話文,對于簡短語言的出處若是不知,對于初入學海生涯的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所以,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關于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看法。
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生學習古詩方面還是以老師講授每句詩文為主,學生被動地理解接受,然后課下進行復習,默寫,背誦。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有其學習弊端的。一些行為控制力差或者理解力差的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識的掌握。所以老師要改變中國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老師可以讓學生來當小先生,先在課下進行預習,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問老師或者父母,在課堂上的時候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文講解出來。然后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例如,我在講述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的時候,就采用了小先生制的教學方法,我首先在課堂上簡單地講述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這首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后留下作業,讓學生去預習古詩,了解每句古詩的含義,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或者父母,然后課堂上用自己的話,把這首古詩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理解思考,去講述古詩,激起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興趣,積極思考,在課上的時候,讓幾名同學參與講述,都很好地完成了這首古詩的講解,而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利用多媒體新技術,拓寬學生學習渠道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一系列多媒體電子設備應運而生。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也要打破黑板書本的教學模式,要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來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述古詩文的時候,可以根據古詩文內容,搭配一些作者的簡介圖片,一些古詩文內容相關的圖片,還可以播放一些素材視頻,也可以是影視劇作品,也可以是紀錄片,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詩文表達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渠道,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
例如,我在講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的時候,就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了一些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讓學生直觀地去觀察廬山的雄偉,遙看瀑布的壯觀、瀑布飛流直下的形態,這樣直截了當地切實觀察,才能讓學生們深切地體會到當時作者寫詩時候的背景以及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體會風景的美好。在學生們看到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時候,都被大自然的景觀震撼到了,更能體會到人景合一的美好。所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輔助學生理解古詩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三、鼓勵學生積極仿寫,增強學生學習視野
在古詩文的以往教學中,我們只注重于詩文本身所表達的含義,而忽略了詩文所起的生活引導意義。所以教師要順應新課標的要求,在現階段的詩文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理解詩文的含義之后,讓學生結合生活,仿造學習的古詩文進行仿寫,這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內容得到優化,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才是真正地學以致用。
例如,在講述高鼎的《村居》的時候,就鼓勵學生積極仿寫。《村居》這首詩,主要講述的是農歷二月的時候,已有春意,孩子們放學后,趁著春風快樂地去放風箏。借景抒情,體現了一種初春的美好生活狀態。我也讓學生們去寫一下自己在春天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會在美好的風景中想做什么,仿照這種古詩格式,把自己的所見所想所做表達出來。雖然學生們寫得很稚嫩,但是也能看到學生們積極觀察,積極思考的一面,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實踐的教學中,結合新課改要求,去積極思考,不斷拓展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高效學習,快樂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敏 《淺談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J]課外語文 2016.
[2]高婷婷.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青春歲月,2011(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