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高校是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突發事件直接影響高等學校的和諧建設,與國家安全穩定休戚與共,高校突發事件除了具有突發事件的共性外,還有其獨特的特點,主體的不同性導致了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樣。文章從機構設置、運用大數據管理、預警體系建設等方面,提醒全師生加強自我管理,以期能為高校突發事件的處置提供參考,以便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最終達到穩定社會的目的。
關鍵詞 高校 突發事件 預警體系
1 高校突發事件的特征
1.1 高校主體的特殊性
高校的主體不同于一般其他社會組織主體,在校大學生大都是處于青春期的學子,活力四射、思維活躍,對未接觸過的事物容易充滿著好奇,由于他們閱歷比較單一,沒有接觸過社會,活動場所大多是家庭和學校,沒有社會實踐經驗,遇到問題容易沖動,由于思想上不成熟,易受周圍不良環境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
1.2 高校主體與社會的聯系
高校突發事件的表象主體大多數是學生,其實質不僅僅是高校學生,也包括高校學生背后千萬個家庭,只有高效完善的處理好高校突發事件,才能維持良好的社會環境。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不僅僅是對該發生事件的學校的考驗,也關系到關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繁榮,與國家安全穩定息息相關[1]。
1.3 高校突發事件傳播迅速
高校人口密集決定了高校突發事件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迅速,與一般突發事件相比,高校突發事件更容易引起擴散。高校由于其社會地位比較特殊,所以社會關注度也較高,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極易造成整個社會的不安,自然導致突發事件事態擴大。
2 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現狀
2.1 沒有獨立的突發事件管理部門
國內很多高校對于突發事件,常規化的應急預案都存在,學校沒有獨立的部門,很多時候是事件發生了,臨時成立的應急指揮中心,更沒有專門的負責人,負責此事的監控、管理、善后。此外缺少大數據背景下的特殊處理預案,實際上大數據在處理突發中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隱患,相對于傳統的突發事件,有可能使其演變得更加復雜和涉及范圍更加廣泛,所以應對處理起來也更加困難,在程序上如有處理瑕疵,極易導致再次產生突發事件,或許產生更嚴重的社會危機。
2.2 高校突發事件的預警體系不健全
在新媒體傳播背景下,當高校學生對高校制度、設施、環境、教學、師生關系等方面產生不滿情緒,需要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時,常常會通過新媒體的傳播露出端倪。突發事件管理中涉及學生信息問題時,在個人隱私的保護方面,還是在公開程序過程中以及突發事件中信息知情權的救濟等方面法律規定匱乏。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的法律中在憲法中有關緊急狀態的規定,也有一些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大都也出臺有關高校突發事件的規定,各高校章程及內部出臺的應急預案這些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法規基礎,但校內的應急預案很多是過于粗糙,臨時編制的一些文件,不利于事后總結總結,針對高校、結合高校實際的突發事件的法律沒有。
2.3 高校師生危機管理知識欠缺
目前,學生對突發事件的認識可能僅限于地震、火災和公共衛生事件,其他的突發公共事件認識不足。對于某些突發事件的原理有些認識,但是對于處理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知識卻實踐不足,一旦突發意外事件甚至不能自救。目前,高校有關部門對消防方面的知識宣傳較多,其他的方面的知識欠缺。宣傳的方式和手段不多,師生的配合程度不高,師生的憂患意識、危機預防意識以及應急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很多情況下突發事件只有發生了,我們才引起重視、總結經驗。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迅猛發展,各種類型的突發事件隨時會發生,在高等教育中增加突發事件預防、處置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也是勢在必行。我國目前高校沒有設置關有關突發事件的法制教育的課程,在日常的人才培養計劃中,沒設置突發事件教育的內容,更沒有將危機教育的內容、方法及組織模式以規章制度形式規范成文。
3 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的預警體系及方法
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的是否高效,取決于預警體系是否完善、訓練技術是否有素、運行機制是否健全,高校突發事件的難預料性高于社會其他的突發事件,組建高校應對高校突發事件預警體系是勢在必行的。
3.1 設立職責明確應急管理部門
應急管理部門是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部門保障,是健全、建立集中統一、政令暢通、堅強有力的指揮機構。其主要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協調演練工作,突發公共事件結束之后的完善工作。2007年11月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第四條規定“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中明確規定:“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據此該部門是突發事件應對的決策、指揮、協調的協調機構,是突發事件發生時必備機構。目前我國高?,F行的應急管理組織多為臨時機構,當突發事件發生時,臨時機構要花很高的成本和大量的時間,去進行校內外協調工作,往往錯失補救的最佳機會,另外,臨時機構沒有一個有效的應急處理計劃或預案,也沒有經過應急培訓和演練,對處置之后的效果評估不夠準確。所以高校應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集中學校各類資源,做到事件來臨信息溝通有保障、有防范、有預警[2]。
3.2 充分發揮大數據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中的作用
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智慧校園建設步伐加快,高校信息化日臻得到加強和完善,從技術層面為大數據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必要保障。高校應當建立大學生數據資源庫,制定統一數據標準,對學生個人基本信息、性格特征、特長愛好、家庭情況及學生公開的QQ日志、微信、微博等互聯網信息進行采集和匯總,建立學生中心資源數據庫。借助大數據技術平臺,實現數據共享,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動態,一旦出現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可以及時查詢、了解、分析學生全方位的數據信息,利用大數據提高輔導員預警能力。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輔導員的預警能力提高對高校的穩定至關重要,輔導員要善于運用大數據,對平時獲取的各種信息數據進行歸納、編輯、整理,對事情的性質、影響范圍和程度有大致的評估預測,并作出比較明確的預警信號。某些預警信號就在師生之間的互動聊天中不經意間得到,要及時獲取、溝通和干預。如果能夠事前就提供先見的指點或者調解,從而有效地去規避,無疑能極大降低高校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但其前提是,輔導員老師查詢、分析和使用學生的上述個人信息應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同時要尊重學生隱私,保障大學生的個人權利。
3.3 建立完整的法律監控體系
高校的突發事件是有別于其他社會突發事件的,從體系的完整性角度說,應在制定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單行法律體系。我國《高等教育法》《教育法》《緊急狀態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處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法律是高校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的重要法律基礎。從以上可知,我國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法律呈現多頭立法,統一度差,立法內容簡單,涉及面不廣,所以急需出臺一些針對高校的應急管理法規,盡量包含有關善后處理的規定相對較少[3]。
另外,從預防視閾推進法制安全教育制度化、規范化。要注重在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有秩序、有組織地讓全體教職工參與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有助于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能力,一旦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自救,甚至可以救他(她),以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突發事件演練還能發現高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及時糾正,使其預案和預警系統更科學性。
(作者系河南工程學院 副教授)
(本文由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數據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中的應用研究(2019-ZZJH-033)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沛瑩.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9(1):80-82.
[2]饒為.新媒體傳播背景下高校突發事件傳播機制與應對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3]王沛瑩.靠什么提高領導干部法治素養[J].人民論壇,2018(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