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翠娟
摘?要:近年來,隨著網絡資源的豐富、網絡環境的健全、網絡技術的發展,借助網絡環境實施高中化學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而且在網絡環境的作用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元豐富,化學的教學內涵更加寬泛充分。一方面,在網絡環境下,化學教學的開展方式與選擇路徑更加符合學生學習需要,諸多抽象、復雜的化學知識,會在網絡環境的驅動下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化學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將會逐步凸顯。另一方面,在網絡環境下,化學教學模式的構建也會更加充分、生動,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知識特點、不同學生需要,將更為豐富的網絡素材、網絡資源、網絡工具等應用于教學領域,在微課、PPT、視頻、圖畫等諸多網絡元素都會充斥于學生視野,學生的化學思維、學習方式、理解能力、探索途徑自會無限激活,教學效率也會逐步提升。因此,借助網絡環境構建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并通過對網絡環境作用的無限放大,使教學措施落實更為精準、科學、有效,便成為新時代高中化學教學的必然選擇與發展趨勢。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實踐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載體的基礎學科,高中化學對學生學習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利用網絡環境構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也顯得更為必要。然而,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束縛與制約,使得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網絡資源、媒介、素材等的利用依然不夠充分。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程式化”“套路化”教學模式充斥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由于教學模式比較單調乏味,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顯得比較單薄無趣,學生的學習發展也受到了嚴重束縛,久而久之,學生在化學思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意識夙愿等方面均會陷入僵化。另一方面,由于教學生態不夠濃郁,導致學生普遍存在興趣不高,欲望不強,參與不足,互動匱乏,對應的知識學習、思維培育、能力塑造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基于此,教師應該加強對網絡環境的借助與利用,重新構建教學模式,再次審視教學發展,結合學生實際與需要,針對知識特點與內容,讓網絡環境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使其真正為教學發展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
一、網絡環境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則
網絡環境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構建,應該堅持契合化學科學特點,服務教學目標落實的原則,使網絡環境既服務于學生學習發展,又服務于教學內容拓展,讓學生在不斷釋放自我、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知識,提升綜合素養。
(一)凸顯化學學科特點
由于高中化學在知識內容、教學要求、發展導向上有著比較鮮明的特點,其更加重視對于實驗作用的發揮及動態化學模型的借助。因此,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時,應該全面尋求網絡資源、素材與化學科學知識、內容的有機結合與無縫對接。一方面,切實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與影響力,為學生充分學習化學知識、切實提升綜合素養而給予輔助;另一方面,充分服務高中化學教學需要,利用動態化模型、多元性素材等,針對不同知識特點,設計不同教學活動,應用不同網絡素材,實現知識難度的降低,學習困惑的排解。
(二)服務教學目標達成
高中化學主要由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兩個主要模塊組成,其在教學目標界定上既有著很強的共性,又有著較大的差異。通過對網絡環境的融入,可以為教學目標達成提供更為充分、豐富、強勁的保證。一方面,針對差異性知識目標,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環境不斷延伸和拓展,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更加充分,對于知識的理解、剖析、感知更加深刻。另一方面,結合提升性目標,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環境予以細化和深化,使學習發展更為迫切的學生獲得更多探索、思考、鍛煉的機會,教學模式的有效性也會全面提升。
二、網絡環境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實踐
在網絡環境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構建實踐上,教師應該結合知識特點和學生需要,精準而全面地構建出具有不同特性的合作學習模式、討論交流模式、課外互動模式,讓其全面推動教學發展。
(一)借助網絡環境構建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發展
為了確保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合作活動的開展更為充分、有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就對應的知識、問題等利用多媒體工具、信息化技術分層分類呈現,并精準劃分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研討中激活其情感和思想,增強其能力,促進其發展。
例如,在進行《物質的分類》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6個小組,并用PPT出示探究性問題:化學物質分類的標準是什么?讓學生在課內開展合作交流,分析研討。面對不同小組存在的問題或者出現的理解偏差,教師可以即時利用網絡搜集并展示對應解釋性視頻、圖畫或者動態圖,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利用網絡環境構建討論交流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提升學生的發散性化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環境構建出具有引導性、多元化的課堂討論交流模式。結合不同知識、問題、主題,動員學生利用網絡環境資源,開展深度學習,在充分思考、多元探究中為提高教學效率而服務。
例如,在進行《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教學時,為了提升討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諸多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網絡素材和資源,然后組織學生借助網絡環境自主構建金屬化合物知識結構體系,在彼此補充、相互完善中提升教學活動的嚴謹性、針對性、實效性。
(三)依托網絡環境構建課外互動模式,激活學生素養
為了促進學生課外學習發展,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環境,搭建動態化交流互動平臺,組建化學教學微信群、QQ群,利用微博、空間、日志等,就針對不同知識所制作的微課予以分享,使有需要的學生課外繼續開展學習。同時,還應該倡導學生多利用交流平臺進行問題研討、知識分享,在多元化互動探究中促進學生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借助網絡環境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是新時代高中化學教育的最好選擇。教師在網絡環境作用發揮時,應該以學生實際為基礎、以知識特點為根本,通過對網絡資源的開發、網絡素材的利用、網絡工具的融合,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動、問題剖析、課外活動中最大限度地凸顯其自主性、積極性、自覺性,以全新視覺認識高中化學,用全新方式學習化學知識,不斷激活其發展潛能,不斷增強其學習興趣,切實滿足其學習需要,在多元、生動、豐富的網絡環境輔助下更好地學習化學,全面發展自我。
參考文獻:
[1]張琨.網絡環境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9):125-126.
[2]陳敏.網絡環境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淺議[J].中國教師,2014(16):29-30.
[3]宋福剛. 網絡環境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
[4]梁正,梁芳.網絡環境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1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