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瓊
摘?要:在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師常常以自我為教學中心,也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再加上教師總是采取簡化的教學方法,也就導致了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等,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很難調動,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與初中物理教學目標是相反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有關部門要求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改變理念;學習興趣;培養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科學學科,而且初中物理都是很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然而,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課堂體驗,加之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難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改變這些現狀,接下來筆者將從改變理念、學習興趣、培養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學而為師,則為師?!蓖ㄟ^這句話可以知道,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學生會以教師為目標展開學習。然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仍然采用“老套”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這些教學理念和方法很容易忽視學生,也很容易造成師生之間沒有交流和互動。此外,還有一些教師自身素質不高,這些教師在沒有深入研究的情況下就把一些物理問題講解給學生,使得學生很難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識點,從而影響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率。
例如,以學習《機械運動》這一章為例,這一章是學生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第一節課,所以,教師千萬不能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去教導學生,這樣會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這一章的內容較為簡單,我在進行教學時,會與學生進行互動,如,在一輛高速行駛的火車上,窗外的樹是靜止的還是移動的?我會經常提出問題拉動學生的思維,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新課改背道而馳,所以教師想要進行有效教學,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
二、最大程度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采用的都是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這樣會使教學課堂變得越來越乏味,也會因此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打造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充滿探索欲、求知欲,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
例如,以學習《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小節為例。因為這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我將利用課下的時間尋找相關的影視資料,在正式上課時我將這樣為學生們講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最不能離開的就是水,我們要喝水還需要用水做飯、洗衣服,那么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么?現在的水資源是什么情況呢?下面我們通過一段短片來了解一下。”通過一段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活力,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
與其他學科相比,物理學是一門復雜、困難的學科,知識點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通過類比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只有具備了較強的思維能力,學生才能在分析物理問題時知道從哪里入手,進而確定分析的方向。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和簡單分析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以后的物理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以學習《杠桿》這一節為例,這一課只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杠桿的原理以及結構。在正式上課時我將這樣為學生們進行講解:“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大家可能覺得這句話有些不切實際,但阿基米德為什么可以說出這樣的話呢?給他一個支點,他真的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么?”通過我的一段導入語,學生會對杠桿原理產生一定的質疑,給學生們1分鐘的思考時間,隨后繼續講解:“蹺蹺板我想大家都玩過,這是一項兩人以上的游戲活動,兩個人分別坐在蹺蹺板的一頭,一邊上升一邊下降,那蹺蹺板的原理和阿基米德提出的原理是不是同一個原理呢?阿基米德的原理是否有依據呢?現在大家通過面前的實驗工具找到問題的答案吧!”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產生對問題的疑問,然后再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想要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自己理想的教學目標,就應該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探索,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但也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分析物理方法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認同物理方法及其應用情境,可以說,對物理方法的識別是物理學習的概念基礎,但它不是自然發生的,需要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和指導。
參考文獻:
[1]鄭明紀. 初中物理能力導向的課堂有效教學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賈卓穎.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3(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