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就提高了對企業經濟管理的要求,使企業經濟管理面對更加艱巨的挑戰。對于企業所具有的經濟管理模式來說,其不僅是企業日常運轉的保障,而且也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憑證,會對企業實際的發展情況造成直接的影響。為了能夠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必須要建立更加科學化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望供參考。
關鍵詞:市場經濟;企業;經濟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2.3??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2-0086-02
在我國市場經濟中,企業占據著主體地位,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為了能夠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并脫穎而出,企業必須要不斷地完善與創新自身的經濟管理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條件相符的經濟管理模式,嚴格約束自身行為,重視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完善,這也是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發展的關鍵之處。所以,應該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一、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概述
1.企業經濟管理的內涵
在企業中,企業的經濟管理是確保企業正常運轉的主要保障,其貫穿到企業的各個經營環節中,對企業的實際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企業經濟管理的具體內容來說,其主要指的就是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有目的的計劃、組織、控制以及協調,將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為前提目標,全面地實現企業經濟管理所具有的價值和作用。
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以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生產型經濟管理模式已經逐漸被取代,形成了新的以生產經營為主要內容的生產經營型管理模式。所以,企業應該在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條件下,通過有效的價格控制、成本控制,并合理的分配各種資源,為工作人員提供適當的報酬,確保企業內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使企業的經濟效益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2.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首先,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具有指導性的特征,具體指的就是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時所制定的財務目標,而這一目標通常由企業的高層進行決定,而企業的管理者將這一目標作為主要的經營方向,建立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方向與方針,重點體現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指導性意義。其次,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具有關聯性的特征,主要指的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中,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而進行管理,并貫穿到企業的各個管理環節,從而充分地體現出其所具有的關聯性意義,而且這種關聯性也會直接影響管理效果[1]。最后,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所具有的綜合性特征,將價值作為基礎,最大程度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確保能夠達到提高企業經營利潤的基本戰略思想,從而體現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所具有的綜合性特點。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經濟管理觀念落后
現如今,因為受到傳統經濟管理觀念的影響,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無論是財務管理活動還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最終的目的都是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重點關注企業的生產活動,從而忽略了經營中對其他環節的重視程度,導致企業內的很多發展都呈現為停滯不前的狀態,尤其是在經濟市場化的時期,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同時暴露出更多的弊端,如果一味的盲目主抓生產,很有可能導致企業的出現產品擠壓、資金鏈斷裂等危機。
2.制度的完善性不足
迄今為止,很多企業仍然沒有提高對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模式的重視程度,即使有一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了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并且也根據企業實際的發展情況,相應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制度中卻存在很多漏洞。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因為思想上缺乏對管理的重視程度,導致相關的制度無法得到真正的落實,從而降低了管理制度的實用性,根本無法使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模式充分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與價值,最終導致管理效果不佳。
3.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
企業因為受到傳統經濟管理觀念的影響,認為只要提高生產效率即可,從而為了滿足生產量的要求,而大量招聘素質比較低下的工作人員,再加上企業內部不具備獎懲制度、績效獎勵等制度,導致企業中人力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不足。首先,在企業中因為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使企業內員工的流動性比較大,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其次,因為不具備相關的績效獎勵制度、獎懲制度等,使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不足。最后,有部分員工因為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素質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其自身的專業能力與道德素質均比較低下,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到員工自身的形象,還會對企業的社會形象造成影響。
4.企業相關部門靈活性不足
對于企業內部的相關管理部門來說,其內部的管理制度比較僵硬化,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使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判斷造成影響,無法根據經濟市場的實際變化情況及時的做出改變,延誤了最佳時機。同時,還有部分企業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對內部相關部門的管理,導致多種問題的出現,并且也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最終對企業的發展與成長造成影響。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模式
1.更新經濟管理觀念
在新經濟時期下,企業必須要提高對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深入理解與掌握各種法律法規制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斷地完善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與制度,提高對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確保新的經濟管理觀念能夠深入到企業所有員工心中,從而制定更加符合新時期經濟發展以及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新型經濟管理模式。同時,必須要確保經濟管理模式能夠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符合,因為市場存在非常強的多變性,所以,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也要具有動態性,使其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并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進行完善。此外,持續改進與完善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真正地將其落實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定期對經濟管理模式的執行程度與執行效果進行全面的評估,增強企業內各個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使企業內員工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地獲得更多所需的經濟管理資源。
與此同時,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經濟的實際需求,不斷地調整將經濟管理模式,使其能夠符合市場經濟的需求,對市場經濟所帶來的變動與機遇進行深入分析,在企業實際實施經濟管理模式時,必須要根據具體的機遇、目標或者是風險制定相應的措施,從而更好地面對市場競爭中所出現的危機與挑戰,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面對風險,更好地面對市場競爭,全面地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另外,企業應該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與發展,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制度,從而確保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且也要做好信息整合工作,定期對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進行升級與更新,確保企業內信息數據庫內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這樣就能夠真正地使企業完成轉型發展。
2.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企業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也能夠最大化的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應該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建立更加合理化、科學化的管理制度,同時,也要與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與管理情況進行結合,確保管理制度能夠兼顧到企業內員工、產品的生產以及實際的運營等多個方面,從而更好的對各個方面進行管理與監督,以保證企業穩定、長期的發展與運營。此外,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也能夠對企業內部的工作員工進行全程化的監控與管理,從而使企業內部的管理更加精細化。
3.合理分配人力資源
企業的綜合實力會直接受到企業內人才能力的影響,所以,為了能夠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應有的發展空間與領域,必須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充實企業的后備力量,使其能夠成為企業發展的主力軍,所以,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必須要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提高人才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一方面,應該對企業內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使其能夠更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對員工所提出來的業務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同時,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也要重點關注崗位的完善化建設,從而為員工提供更加合適的工作平臺,使其能夠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與閱歷。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要重點關注人才的培養以及優秀人才隊伍的建設,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該強化對人才的管理,將新型的管理理念輸入到人才的腦海中,提高其自身能力,從而建立更加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進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想法與建議,確保企業相關的運行項目能夠順利開展。
4.提高企業相關部門工作的靈活性
企業高層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創新管理理念,創建現代化的管理部門,確保其能夠符合市場經濟條件的需求,提高管理部門工作的靈活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在實際開展工作時,應該將科學化、高效化、民主化以及人性化作為基本原則,而后再與企業的運營模式進行充分的結合,使企業內部管理部門的工作模式與工作觀念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創新。與此同時,應該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與績效管理制度,從而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使員工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相關的重要活動,并提出自己的建議與意見,這樣一來就能夠使企業更加擁有生機,以此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要重視企業經濟管理,結合市場經濟條件與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創新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分配人力資源,并進一步提高管理部門開展工作的靈活性,對企業內部原有的經濟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此來滿足市場經濟條件的需求,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幫助企業維持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許紅娜.簡述新形勢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策略[J].全國流通經濟,2018,(9):28~29.
作者簡介:
王華,供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