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瑩
摘 ?要:本文通過實踐案例分析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實施,通過對初中生能力和興趣的分析,選擇適合的項目,提供相應平臺和技術展開指導,最終使學生在項目規劃、實施、驗收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
關鍵詞:基于項目的學習;初中信息技術;案例
一、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
從現實社會或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出發,讓學生扮演特定的社會角色,通過調查、觀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運用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借助多種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系的問題。即為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
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式對比,具有鮮明的特質和要素。在跨學科的真實學習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明辨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溝通交流的能力。它以一個問題和挑戰作為開始,以一個展示和自省作為結束,項目的最終成果是學生將會創造和展示他們對內容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在初中階段采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培養分析問題、制定計劃、時間管理、執行計劃、展示表達、自我修訂等綜合素質,還能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終身學習的集成能力。
二、基于項目的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項目準備
本案例中選取了微電影大制作一單元為教學內容,該單元如按照教材進行,那么會導致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學習技術能力,缺乏創新和擴展性,并且其中的拍攝、編劇等環節不宜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所以采取了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來完成,該單元內容連貫,銜接流暢,并且具有線性操作流程,方便教師控制進度。并且每課涉及不同方面的知識技能,使學生能夠同時分工學習技能。而且微電影也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并有充足的展示平臺進行驗收和評價。
(二)項目規劃
首先教師介紹教學內容,本案例中以微電影大制作單元為例,教師首先展示若干微電影引起學生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微電影制作的流程、技術手段和每個微電影的優劣。最后提出項目,并告知學生本單元的任務并分組,強調微電影制作的成果會展示在學校公眾號及多個自媒體平臺,還將通過點擊量和投票進行評比,提高學生興趣和責任感。
在教師監督下,學生自行討論確定主題和方案。在教師輔助下,學生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并分工,分析需要的資源和技術。
三、項目實施
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是教師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支持、輔助、監督、協調。
支持:首先教師需要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自學資源支持和技術支持,如,攝像機、視音頻剪輯技術等信息技術課程中原有的,以及大量的網絡視音頻素材、工具軟件和很多根據學生選定主題的奇特物品。比如,培養皿、足球、玩具車、樂高、方便面……
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巡視中關心每個小組的具體情況和進度,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并給予意見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監督:在整個過程中,各個小組分工協作時教師要注意每個小組的實施進度,及時把握課堂節奏和氛圍,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協調:因設備有限,各小組只能輪流使用攝像機、照相機、手機等相關器械,所以教師應注意協調各小組的是用時間和順序,做好統籌,保證效率最大化。
學生才是項目實施的主題,所以學生應根據自己小組選定的主題利用資源、學習技術,“做中學,學中做”在親身體驗、創意展現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融會技能。
(一)根據項目進行素材收集、加工、分類、整理,準備好拍攝道具和器械。
(二)通過自學學習編劇、導演、拍攝、錄音、視頻剪輯、音頻剪輯、圖片處理、字幕等多種技術。
(三)邊學邊做,整個小組的成員一起努力解決難題。邊做邊改,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會不斷有新的靈感融入到作品中。
(四)作品基本完成后,小組成員多次觀看并討論,進行補拍和重新剪輯修改。
四、項目驗收
(一)把作品在班內展示,學生們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找到不足,進行修改。
(二)發布到學校公眾號和多個自媒體平臺,通過投票選出優秀作品,推舉到中小學電腦大賽。
五、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案例分析
(一)項目選取中過度自由,沒有給學生準確的方向,學生們選擇主題時容易不夠正能量,而且跟風嚴重,同質類主題選擇較多,有過半數的小組選擇了教師展示微電影時令學生印象深刻的環保、安全等主題。
(二)教師負擔過重,七年級學生的劇本寫作能力不足,信息技術教師要客串輔導劇本。在拍攝時有些劇情類劇本學生演技或臺詞太差,教師還要輔助導演調動演員情緒,每天要花大量時間去進行課下拍攝的輔導工作。
(三)網絡資源和平臺的使用。編劇、導演怎么當,拍攝角度、鏡頭景別怎么使用,都是充分發揮網絡平臺資源和自媒體的能力,解決了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并且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在自媒體中通過點擊賺取收益,讓很多學生對視頻剪輯產生了興趣。
(四)學生的發展。在整個項目學習期間,學生搜集、整理、分析資料,制作完成一個微電影作品,體驗設計創作微電影的全過程。學生通過項目實踐學習了信息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和創新等技能,完善了自己的認知體系,完成知識建構,掌握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學生將信息技術積極應用于學習和生活實踐,培養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全面提高信息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艷.基于項目的學習促進學生有效解決問題之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2]林仕麗.基于問題解決學習過程的個性化服務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崔鴻,朱家華,張秀紅.基于項目的STEAM學習探析:核心素養的視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04期
[4]年智英,杜翔云.奧爾堡PBL模式下的課程與教學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5]高志軍,陶玉鳳.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