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相
摘 ?要:小學教育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對身體素質鍛煉的最佳途徑,同時在當前新課程教育背景的狀況下,要求對體育教育融入更多民族融合思考和創新意識。所以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內容也越來越多開始走入小學教育課堂,不僅能帶來豐富的趣味性,同時對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民族凝聚力也有更好的提升效果,并且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作為文化傳承的內容,也有充分的教育價值和研究價值。
關鍵詞: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學校體育
引言: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這種民族大融合式的國家在傳統思想以及傳統習俗方面有完全不同的傳承,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而對體育運動來說,每個民族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和喜好,但歸根結底都是對身體鍛煉和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引入民族體育運動對小學體育教學是一種有效的促進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對民族融合教育最佳的體現方式。
一、我國民族體育的傳承現狀
對于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我國的運動類型主要集中在傳統勞作以及生活習慣。例如苗族的高蹺運動俗稱“高腳”,在我國東南地區廣泛的傳播。通過踩蹬在竹子制作而成的高腳馬上,比賽行走速度,這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趣味性運動,對保持平衡以及行走技巧都有較好的鍛煉效果,并且目前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種極具特色的體育活動。
而廣西地區的板鞋運動則是在團隊合作中形成的運動類型,有些類似當前的游戲兩人三足,通過三名參與者共同穿一雙木頭鞋齊步向前,對協作性有很好的鍛煉效果。
上述這些傳統體育運動雖然有傳承的方式,但在應用形式上對當前的時代已然存在一些落后或者不適宜的狀況。尤其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和專業性的需求,要求在小學教育的引用中采取更加適當的方式。但這種沒落的狀況也影響這些運動形式的傳承,所以小學體育中融入這些教育內容,也是為了提升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承效果。
二、傳統民族運動引入小學體育課程的方式
對于傳統民族運動與小學體育課程的結合,需要具有足夠的專業性和轉化性,并不一定要完全借鑒其形式,需要進行創新化和科學化的改進,才能保證小學體育課程具有足夠的教育意義和學習意義,同時對傳統運動的效果也會帶來時代性的提升。例如之前提到的板鞋運動可以借鑒其中讓人協作配合的因素,鍛煉協調性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綜合品質的有效提升[1]。
另外,在引進的選擇性上要挑選具有真正教育意義的內容,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選擇具有趣味性和強度要求比較合適的內容。另外也要考慮到當地的少數民族種類,根據其民族屬性選擇對應的活動,加強當地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融合的實際踐行效果。對于這種活動也可以采用課下趣味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增加展示的舞臺,使傳統體育運動獲得更多展現機會。
所以,小學體育課程既要保持科學化的教育模式,同時適當的融入民族性的特色才是最佳的方法,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特色內涵,同時也能帶來良好的身體素質促進和提升,對加強課堂內容的科學性以及趣味性也有十分明顯的好處。
三、引入民族運動需要注意的細節
為了達成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在小學校園的長期存續,需要對其引進方式還有具體細節進行關注,將其中優秀的文化體現部分進行弘揚,同時改善其中存在的不科學的內容,形成特色化教育的集約化發展模式。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解析和掌握具體的運動要領,隨之在其中融合現代體育運動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階段性要求,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這樣也有利于保證體育課程的基礎內容得到充分落實,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加充實。
另外,在教學安全性的問題上,以往體育運動經過向一定經驗的學習和借鑒能達成良好的科學性和安全性。但對于民族運動,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還需要充分落實自身對學生安全保護的認知,在運動前分析好要領和操作方式,將實際方法教給學生,使其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開展運動。這樣才能充分保護學生,避免其在體育課中受到身體損傷。
對于民族運動的引入還需要關注相應器材的準備和制作,部分傳統體育運動可以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實現,而部分則需要專業的定制器材。如何挑選器材和保證質量也是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關注的具體問題,保障學生安全和教學目標的同步完成才是最佳的預期效果[2]。
四、結束語
當前提倡民族體育運動走入小學教育課堂非常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不僅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記錄有良好的影響效果,同時對一線教學的創新也能進行更多提升。同時可以在體育課堂中聘請對應的專家進行實際教學,提升體育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與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也存在明顯的交叉,能讓學生對多民族傳統習俗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對自身的身體素質鍛煉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
參考文獻:
[1]韋賡志.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中小學大課間的可行性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0.
[2]安斗. The Discussion on Minority Sports Projects Enter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關于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進入學校體育探析[J]. 中國體育科技,2003,039(003):40-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