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然降臨的災難,人們做出的選擇不僅充分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性和生命價值觀,也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
2020年春節前后,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面對疫情,很多人服從大局,正確面對,自覺進行自我隔離,既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也為政府控制疫情作出了貢獻。然而,也有人無視生命的價值,不遵守有關傳染疾病管理的法律法規,導致病毒進一步擴散。疫情之下,人們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首先,讓我們來重溫一下英國亞姆村的故事。
1665—1666年間,英國倫敦爆發鼠疫,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死于這場瘟疫,人們紛紛外逃。有一位商人向北逃到了一個叫亞姆村的小村莊,那里有很多村民被感染。驚慌之中,小村莊的人們也準備外逃。這時,一位牧師站了出來,在他的勸導下,亞姆村最終沒有一位村民離開。后來,鼠疫在村中肆虐,村民十有八九死于瘟疫,牧師也因感染而去世,全村300多位村民僅存活33人!亞姆村的村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倫敦大瘟疫止息于這個小村莊,沒有再向北傳播,使得英國的北方成為一片安靜祥和的樂土。
再來看我國的汶川大地震。
與汶川大地震中傷亡最為慘烈的北川縣毗鄰的安縣桑棗中學,在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教師,在校長葉志平的指揮下,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快速有序地撤離到了操場上,用時僅1分36秒,創造了“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的生命奇跡。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坍塌,師生傷亡嚴重,二年級語文教師湯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選擇令人欽佩和動容,他所教班的教室位于一樓,他自己完全可以逃脫,但他卻選擇留下來救護孩子。湯老師最后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條胳膊下各環抱著一個孩子,身體下還護著幾個孩子。被湯老師用血肉之軀護住的孩子幸運地活了下來,他自己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然而,在同樣的災難面前,都江堰某中學歷史教師范美忠在地震來臨之際,沒有安排學生有組織地逃生,反而棄全班學生于不顧率先逃離。他忘記了人民教師的職責,之后,他不僅受到了良心的譴責,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和汶川大地震一樣,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突如其來的災難。災難的降臨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關鍵是在突發的災難面前,人們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考驗著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生命價值觀。從亞姆村瘟疫到汶川大地震,再到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些災難中,人們的不同表現不僅給了我們很多教育啟示,也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在災難中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人的人性與責任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人們的生命價值觀也不是瞬間生成的,而是要靠后天的教育來養成。對學校來說,讓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能夠深刻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并做出正確的選擇,既是教育的一種社會責任,也是一項重大的教育任務。
在我國臺灣,緊急避險已經成為中小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針對火災、地震、海嘯、臺風、重大疫情等突發性災難,當地中小學校不僅開設了相關課程,還輔以野外生存訓練和求生演練。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課程,有這樣的教育,在臺灣這樣的地震高發地區,人們才能理智正確地面對地震災害,最大限度減少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和生命損失。
當然,生命教育并不是簡單的課程方案的制定和課程內容的設計,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正確把握人性和理解生命價值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選擇。開展生命教育,我們具體應該做到:
第一,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為理論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培養要求為行動指南,準確定位生命教育課程開發的意義、原則和指導思想。即要進一步明確,尊重生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是人性的充分體現,也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我們要通過鮮活的課程內容與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同時也要通過一些反面案例,讓學生對消極和錯誤的生命價值觀有充分的認識。生命教育不僅需要告訴學生生命誠可貴,選擇挽救生命的方式更重要,也要教給學生在威脅生命安全的災難突然降臨時緊急避險的策略與方法。
第二,我們要通過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教育廣大中小學生一定要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和保護生命。現在中小學生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學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心理障礙發生率不斷升高,棄學現象已經不為少見,一些學生產生了心理疾患或表現出抑郁癥狀,甚至通過極端手段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因此,無論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還是從生命教育的目標考量,讓廣大中小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無比珍貴,必須珍惜。教師一定要教育學生珍惜生命,決不能通過自殺、自殘等這些非常消極的方式否定自己生命的存在。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白,生命非常可貴,因此要活得有意義。教師一定要教育他們不能碌碌無為度過一生,要不斷激勵他們發奮圖強,積極進取,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價值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的命運之中,從而不斷創造新的生命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活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大放異彩,為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命教育課程方案,把生命教育納入德育課程體系,讓生命教育成為德育的重要組織部分。因此,有關部門、中小學校和教師要多措并舉,形成合力,把生命教育課程建設好,把生命教育落實好。一是有關部門要結合我國國情,針對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設計有中國特色的生命教育課程方案,并將其列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二是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積極開發設計學校生命教育校本課程體系,把中小學的生命教育當作一項迫在眉睫的課程任務狠抓落實,讓生命教育進入校園、列入課表。三是廣大中小學教師要積極樹立生命教育的緊迫意識,不僅要結合學科課程積極滲透生命教育內容,而且要把生命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實踐課題不斷探索與深入研究。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下,2020年的這場疫情阻擊戰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疫情防控經驗。在這次疫情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本身就是鮮活的生命教育課程案例,當然,在疫情的防控過程中,部分人在大災大難面前暴露的生命價值觀缺陷也值得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深思。
(楊明生,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安徽省人民政府督學,安徽省先進工作者,安徽省首屆江淮好校長,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家教名師,安徽省感動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典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榮獲中國化學會首屆基礎化學獎,受聘擔任中國化學會第29屆、30屆教育委員。出版《做一位合格的中學生》《高中生活,從這里起步》《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一位家鄉教育守望者的成長記憶》等十多本著作。現任六安市霍邱縣第一中學校長。)
(實習編輯:祝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