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多吉
摘 要:德、智、體、美、勞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五個基本方面,德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教育中必須引起最夠重視。本文主要從小學德育中的實效性著眼,概述了德育實效性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本問題,并根據實際問題的解決對策進行了探討,以期對小學德育的發展提供一些基本借鑒。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問題;對策
2005年,我國頒布了具體文件,對小學德育進行了規范,這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當前小學德育中還是存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德育的實效性無法達到相關要求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影響了小學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對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改進教育模式,提高德育實效性。
一、小學德育實效性概述
小學德育就是針對小學生所開展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文化修養等活動的總稱。小學德育不僅需要學校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也受到家庭、社區、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是指教育者實施德育的可行性以及實施效果的目的性,也就是實施德育所取得具體效果。
二、相關問題分析
(一)德育形式有待豐富
由于德育教學無法像智力教育一樣可以通過一定的量化標準進行考核,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者,很多教育工作者為了教學成績考慮,忽視了德育方面的工作,導致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有很多小學德育課程的時間規劃較少,而德育教育的內容又需要從各方面入手,很多教師為了省事,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以基本的理論宣講為主,這種教育形式比較枯燥,無法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德育的實效性較差。還有很多教師,開展德育的形式非常單一,不能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設計不同的教育形式,這也是德育實效性較差的原因之一。
(二)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在小學德育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德育教師的參與,但是,我國對德育教師的培養重視不足,尤其是小學德育教師多由其他課程教師兼任,專業、專門的德育教師非常有限,這嚴重影響了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導致德育實效性無法有效提升。這些兼任德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對德育教學缺乏系統性的了解,對德育的基本內容與教學形式缺乏專業認識,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以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而沒有根據德育的具體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在這種形勢下開展的教學工作也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外,部分專門的德育教師,也存在思想道德與文化修養參差不齊,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的行為與形象重視不足,無法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榜樣引導作用,這也對德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德育教學模式有待完善
由于教育工作者對小學德育工作重視不足,導致很多德育教師對德育工作比較懈怠,德育教學模式長期不變,這也嚴重阻礙了德育實效性的提升。一方面,在德育教學中,德育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完成課本中的基本教學內容,而沒有將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社會德育等結合在一起,導致德育的范圍有限,影響了德育實效性提升。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融入到德育教學中,導致教學效果有限,對學生的綜合發展與長遠發展不利。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豐富德育形式
要想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轉變自身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積極運用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從思想上重視起德育工作。首先,小學教師應將德育與智育、美育等教育內容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實際教學中,將不同教育內容進行有效融合,豐富教學形式,利用有限的時間,充分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德育、美育等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這對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其次,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德育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情境中,有效提升實際教學質量。此外,教師應將德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德育的具體教學內容,使德育工作的實際作用得到真正切實有效的發揮,促使學生的德育水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提升。比如,小學德育中提倡尊老愛幼,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家庭做起,尊敬家里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并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一定幫助,還要幫助父母照顧家里的弟弟妹妹,和家庭成員建立融洽的關系。
(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針對小學德育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我國應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德育教師培養計劃,不僅要在高校教育中,開設相關專業,培養專門的德育人才,還應該針對已經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開展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展開德育教學培訓活動,大力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教學水平,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大量人才支持。尤其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師資力量本身就非常缺乏,很多教師都需要一人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德育教師也經常由其他課程的教師擔任,而針對德育教師的相關培訓活動也容易受到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無法順利開展,針對這種情況,相關教育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開展各種網絡形式的培訓活動,讓德育教師通過自主的進行網絡學習,提高德育教學水平,幫助德育教師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
(三)優化德育教學模式
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有效提升有賴于完善的德育教學模式的支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教學環境的發展變化,不斷優化德育教學模式,為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首先,教師應將學校的德育教學與家庭德育、社會德育有效結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德育教學系統,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的各方面入手,積極學習德育知識,踐行德育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其次,教師應將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教育內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開展綜合性的教育,這樣既可以節省教育時間,還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綜合教育。此外,教師還應在德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應將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單獨的教學個體,開展個性化教學,構建融洽的教學關系,方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德育教師,不斷優化完善德育教學模式,開展豐富的德育教學活動,促使德育實效性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艷鶯.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2018(4).
[2]江悅.小學德育實效性低下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8(10).
[3]戴曉彤.增強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
[4]錢衛秋.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名師在線,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