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菊
【摘要】1999年以來,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當前我國老齡化越來越重,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數目增多,伴隨的老年人健康問題突出,對現行養老與健康體系提出了挑戰。國內過去的養老模式以醫養分離為主,造成養老期間醫療與長期護理供需矛盾增加,同時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無法合理配置。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醫養結合”這一新的養老模式已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為此,建立一種符合當下背景的養老服務模式十分關鍵,本文就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可行性、難點及對策進行了綜述,希望對養老服務模式的開展有所借鑒。
【關鍵詞】老齡化;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可行性;難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29-02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在國外已有成熟的體系,被證實有不錯的應用價值,但在國內尚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缺乏系統的認識,制度還并不成熟[1]。隨著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實踐增多,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內涵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形成統一概念[2]。在醫療資源與養老統籌規劃中,探索出符合不同省市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對解決當前養老資源供需矛盾有了幫助[3]。不過,這種新型養老模式在實踐中依舊存在很多難點,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處理,本文就其可行性、難點、對策展開了綜述,如下:
1 新型養老模式可行性分析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在國內實施有一定的可行性,原因有很多方面:(1)社會現實所需。我國醫療衛生體制不斷改革,服務體系也達到了健全與完善,不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水平有限,無法提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務,這就導致部分老人長期在醫院康復治療[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大型綜合醫院聯合組建的新型醫療服務未能完全滿足老人對康復服務與長期照護的要求[5]。雖然我國養老機構較多,但是大部分養老機構可提供的醫療服務不足20%[6],單純提供簡單護理服務,使得合并癥較多的老年人難以得到有效的救治,傳統的養老服務模式已無法滿足老年人及家屬對于健康養老的要求與期望。此外,家庭護理功能弱化,老年人“養老+就醫”問題突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就顯得十分必要。(2)有關部門的大力推進。自從十九大以來,為了解決老齡化問題,構建養老、敬老、孝老的社會環境與政策體系,不斷推進醫養結合,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政策,使得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得到了快速發展。醫療資源融入養老服務的“醫養結合”模式,能夠提升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獨立性,是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可行途徑之一,也是應對老齡化醫療健康問題的有效途徑。比如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居家為基、社區為依、機構為補,形成多層次養老體系,從而推進醫療與養老服務結合;2017年4月,我國醫養結合工作圍繞《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進一步貫徹落實,全面部署了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下一步工作,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新型養老模式的開展[7]。(3)經濟作用顯著。老齡化加劇,消費需求擴大,養老產業成為未來經濟主要組成,甚至涵蓋第一、二、三產業,包括農副產品、保健食品、生活用品、服務產品、信息產品等生產與經營,以及老年護理服務行業等。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作為養老產業重要載體,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測,2035年我國養老產業可達到高峰,產業規模約10萬億元[8]。此外,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還可節約醫療費用支出,便于合理分配衛生資源,若能提供多樣化與高質量養老服務,可減輕老年人壓力,對未來經濟“擴容+提效”有巨大的幫助。(4)觀念轉變。近幾年,我國“空巢老人”、“老少分離”增多,傳統“養兒防老”等文化形式與內涵逐步轉變,同時老人對社會養老服務依賴性增強,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等模式一方面可滿足老少團聚與家庭溫馨等需求,另一方面又符合傳統文化“家本位”觀念,得到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認可。
2 新型養老模式難點分析
雖然當前在國內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有可行性,但是我們也必須認清,要想真正完全開展,還存在很多難點:(1)國情、政策制約。鑒于該新型養老模式在國內處于探索階段,在政策與現實上存在諸多困難。比如,穩定的養老資金是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可否實現的關鍵,但我國“未備先老”、“未富先老”的國情決定國內無法按照發達國家的養老政策實施[9]。同時,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本覆蓋城鄉老年人,對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一定的柏章,但無法完全保障養老費用。我國護理保險制度雖然已有建立,但缺乏全國性、長期性的制度體系,其補償力度遠不夠,無法解除長期照料老年人的經濟負擔[10]。此外,這種新型養老模式難以獲取醫保定點資質,導致老年人選擇在公立醫院進行簡單的養老服務,比如康復、護理、醫療等,使得養老機構應力能力有所下降,限制了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2)主管部門責任界限不明。主管部門責任界限劃分不明是導致新型養老模式發展的一大障礙,從就業范圍來看,新型養老模式涉及衛生、民政、社保、城鄉建設、住房、國土資源等部門;從管理機構來看,隸屬于民政呢部門,但社區居家養老是老齡委組織,醫療衛生機構歸衛生部管理[11]。相比普通養老機構的審批與運行,新型養老模式同時受到多個部門監督與管理,部門間會有交叉重疊管理,容易出現利益紛爭與溝通不暢等,從而導致政策落實難、執行不一等[12]。(3)缺乏專業人員。不管什么行業,專業人員的缺乏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護理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等現象,制約新型養老模式的發展,同時工作環境艱苦、待遇不高、職業發展不大等,導致一些專業畢業生不愿去這類機構工作,即便招進來,也可能出現留不住的問題。人員流動大,護理隊伍不穩,斷層嚴重。專業人才的供需失衡問題嚴重,削弱養老機構的醫療與護理作用,阻礙新型養老模式的發展。
3 新型養老模式對策分析
為了促進新型養老模式的發展,擬提出這樣一些對策:第一,重視部門間的橫向聯系,理順管理機制。新型養老模式的關鍵點在于融合,突破點則是機制創新,政府緊密結合實際,科學制定服務體系與制度,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醫療資源等規劃,解決管理格局交叉與部門職責不明等問題[13]。醫養結合應明確醫與養的關系,養為重點,醫為輔助,二者結合并非單純的拼湊醫療機構與養老院,而是建立一種保障老年人利益為中心的服務體系。醫養結合涉及很多合作者,比如社區、家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政府應科學管理這些合作者,促進不同類型服務之間的整合,才能提高服務質量。第二,強化政策保障,完善監管制度。重視養老行業的扶持,嘗試承擔護理員“五險一金”繳納,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減輕運營成本;加大醫養結合有效性的宣傳力度,塑造養老行業正面與積極形象,讓護理工作成為一份有尊嚴的工作;通過出臺政策,讓醫院就近承包下去養老機構的服務,利用優惠政策引導醫生定期到養老院出診或坐診。同時,完善制度規范,做好“放管服”工作,通過完善醫保政策,以完善的制度保障老年人得到有效的照護,可將和老年人有關的醫療服務納入醫保范疇,提高報銷比例與范圍,從而解決低收入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補鐵落實到位問題,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14]。第三,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成立立體化養老隊伍。嘗試完善教育體系的缺失,因為老齡化產業從業人員多集中于職業院校,僅有少數源自本科院校,研究生培養階段缺乏老年相關專業的設置,使得高學歷人才斷檔,為此應不斷完善教育體系,建設立體化的醫養結合隊伍。同時,建立市場化培訓機構,因為過去通過民政系統培養民非、公辦養老護理人員與管理人員,無法滿足養老行業的需求。為此,應嘗試建立市場化培訓機構,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養老行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養老行業。第四,發掘大數據資源,加速“互聯網+醫養結合”的發展[15]。鼓勵互聯網行業進入養老服務業,通過衛生區域平臺與基層衛生計生信息綜合管理,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整合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與電子檔案,達到養老與醫療資源共享的效果。
4 結語
目前,我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緩解老齡化壓力有作用,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但是,我國老年人群數目龐大,一些地區還無法廣泛開展這種新型模式,存在一些難點,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才能更好地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管萌,趙潔,李家聘,等.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進展[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16(6): 80-84.
[2] 張文光,席楊娟,韓雪, 等.山西省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探究[J].全科護理,2019,17(33): 4211-4213.
[3] 吉子環,王以非,楊濤.醫養結合模式下欠發達地區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供需現狀及對策[J].健康必讀,2020,12(3):282-283.
[4] 董卓,張靜,姚韌輝, 等.醫養結合居家養老簽約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9,21(6):88-91.
[5] 孔聰.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困境及破解路徑[J].濟寧學院學報,2020,41(1):38-43.
[6] 曹珂馨.健康中國背景下新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及優化策略[J].各界,2020,16(2):174.
[7] 吳語嫣.基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研究進展[J].飲食保健,2019,6(41):288-289.
[8] 王敏翔."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20,17(1):164-166.
[9] 李紅坡.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困境與對策——以蜀山區西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J].醫師在線,2019,9(33):15-16.
[10] 陳曉云.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探析[J].新鄉學院學報,2019,36(7):53-56.
[11] 鄧潔.“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服務效率評價——基于安徽省實地調研數據的分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4):43-50.
[12] 笪俊,辛辰,陳獎國, 等.我國西部地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困境及策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6):4461-4464.
[13] 李長遠.社區居家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比較優勢、掣肘因素及推進策略[J].寧夏社會科學,2018,17(6):161-167.
[14] 陳坤,李士雪.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可行性、難點及對策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8,12(4): 65-70.
[15] 王雯.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必要性、難點和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 (10):2538-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