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湧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發展,完成學業水平測試的教學任務,又要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何種策略才會更有效?文章將從關注學生發展、找準語言訓練點、豐富讀寫訓練方式、重視讀寫評價四個方面進行教學策略的探究,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發展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素養中重要的部分。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就要讓學生學會閱讀和表達。而落實讀寫結合策略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自覺、準確運用語言的積極性;能促進學生深入閱讀,創造性地體驗和感受文本的內涵。在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充分挖掘文本的讀寫訓練點,把讀寫訓練巧妙地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快樂寫話,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關注發展,激發讀寫興趣
要提升小學生的語用水平,首先要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采取相應的讀寫結合策略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與表達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以強烈的閱讀欲望全身心投入讀寫結合的訓練當中,并逐步培養學生的讀寫習慣,發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和語感,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動物王國開大會》(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一文是個童話故事,教師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模擬文本中狗熊的幾次通知情景來學習通知這種常用應用文的格式,包括時間、地點、參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的時間等內容,從而熟練掌握通知的寫法。
又如,教學《荷葉圓圓》(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了解文本中各個自然段的表達方式,讓學生進行讀寫遷移,續編文本內容。這種方式既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加深學生對閱讀知識點的理解,又可以拓展學生的表達思維。
二、精心選擇,找準讀寫訓練點
語言學習要理解與積累,更要領悟語言表達的方式。在讀寫訓練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表達方式,從中找到讀寫結合的聯結點,然后生成更多的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通過不斷生成的訓練點來書寫語文讀寫結合的精彩,讓讀寫訓練得以有效落實。
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點在哪,如何在課程中挖掘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點,成為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題。
(一)句子的語言訓練點
句式訓練是為學生對段落和篇章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句子的語言訓練點,并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達到學以致用。并且讓學生把關注點落在作者獨特的構句方式上,聚焦在課文隱含的教學價值上。
(二)段落的語言訓練點
段落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段落教學教扎實了,既可以鞏固之前的字詞句教學,又可為篇章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篇章的語言訓練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篇章的教學,讓學生從文體出發,從文章的整體著眼,去理解、感悟和積累,充分參與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潛心研究,豐富讀寫訓練方式
(1)從關鍵句式入手。句式訓練能為段落和篇章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發現,并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達到學以致用。
例如,《誰和誰好》(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小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讀來韻味無窮。詩中以“誰和誰好”的句式發問,然后以“藤和瓜好、蜜蜂和花好、白云和風好、我和同學好”作答,讓整首詩顯得童真童趣、情趣盎然。于是,筆者便設計這樣的練筆:“我們班的同學都是詩人,我們身邊誰和誰好呢?請大家開動腦筋,展開想象進行續寫吧。”等學生熱烈地議論開來,筆者再組織學生把自己說的寫一寫,感受作者恰如其分的語言節奏和表達方式。
基于隨堂練筆形式,依托文本素材資源,再組織學生參與句式練筆訓練,把握句式特點,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效發展學生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讓學生的寫作語言更準確、優美。
(2)從課文空白處入手。觀察某些文段的描寫,我們可以發現,作者總會留下一些空白。這些空白處可以給讀者無限的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想象。小學生在進行課堂小練筆的時候,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處下筆,因此,教師要想提高課堂小練筆教學的效率,不妨從課文空白處切入,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說寫的形式把“空白”補出來,從而使學生有話可說。補白,是對文本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它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完整、形象和豐富。這樣既豐富和完善了文本的內容,讓其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能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通過補白,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個性化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有助于其養成愛思考的學習習慣,激發其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
例如,《蜘蛛開店》(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一文,講到蜘蛛看到來的是有42只腳的蜈蚣時嚇得跑回網上就結束了,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在教學時,筆者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對接下去會發生的事情進行合理續編,然后講給同學們聽。學生以文本為依據,補寫故事就容易多了。
文本不僅承載著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其中某個或某幾個片段讓學生進行聯想,呈現具體生動的情景,這樣既能讓學生遨游在想象的海洋里,又能夠讓學生體會情景想象過程中豐富的情感,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從課本插圖入手。課文插圖是課文內容的濃縮,能直接沖擊學生的視覺,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課文中的精美插圖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利用這些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說寫,能有效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一匹出色的馬》(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這篇課文中的插圖把一家人親密和諧的關系表現得活靈活現,特別是妹妹跨“馬”的動作、神情更是形象。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結合插圖中妹妹的表現,把文句補充具體,然后跟大家一起分享。這樣,學生通過寫具體的訓練,將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融入其中,在創新想象下發散思維,語用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4)從讀后感想入手。閱讀的過程其實是學生精神生長的過程。學生在閱讀時,其內心的情感都會隨著文章的內容變化而變化,文本中所描繪的事件及情境會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調動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讀寫遷移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寫一寫讀后感想,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當中,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例如,教授《畫楊桃》(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一文,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之后,教師讓學生結合文本中“老師的教誨讓我終生難忘”這句話來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哪些難忘的事,然后結合文本內容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學生能將自己的閱讀情感融入寫作之中,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四、重視評價,提高讀寫質量
在讀寫訓練時,教師可以不定期地選擇一些訓練點,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先和同桌展開互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應的溝通與交流。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在班級范圍內展開信息互換與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接收到來自他人的意見以及建議,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及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學生在修改他人的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分析自己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取長補短,從而實現自我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對大家所公認的優秀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或者張貼在小黑板上,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教育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及時反饋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時對學生寫的情況進行評價也是讀寫結合訓練的過程,可以增強讀寫訓練活動的實效性。
例如,教授《荷葉圓圓》(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一課,筆者讓學生結合“荷葉是( )的( )”這一比喻句式嘗試遷移寫話:
生1:小蝌蚪說:“荷葉是我的小綠傘。”天空下起了雨,小蝌蚪躲在荷葉下。
師:你真會想象,一個“躲”字把動作寫活了。
生2:小烏龜說:“荷葉是我的小涼傘。”太陽出來了,小蝸牛在荷葉下快活地游戲。
師:哇,你真是一位詩人,懂得小烏龜的心。
生3:小雨點說:“荷葉是我的蹦蹦床。”小雨點在荷葉上快活得又蹦又跳。
師:比喻得恰當,想象力真豐富。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讀寫訓練,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小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學主體應當抓住課堂時間,同時又不限于課堂學習。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有明確的評價指向,實時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況,使學生潛在的語用能力在智慧理答中被喚醒,豁然開朗、悠然心會,獲得讀與寫的提升,實現自我的不斷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天下,2016(24):68.
[2]林麗團.巧引妙導 無痕培養學生的語感——小學高年級閱讀課堂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J].考試周刊,2018(53):29.
[3]張玉秋.淺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J].中外交流,2018(48):394.
[4]許燕琴.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