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曉娟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科,其教學主要以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為主。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絕對地位,教師在閱讀方面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多的。本文中,筆者從創設有趣情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以及拓展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等方面談談開展有效閱讀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獲得、語言的表達和書面寫作等能力主要是通過閱讀實現的,因此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中筆者談談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
一、創設有趣情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那么教師即使花費再多的精力,付出再多的心血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和所講的內容產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心理。導入是教學的開端,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從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走月亮》這篇課文時,教師通過談話,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小朋友們,在炎熱的夏天夜晚,吃完晚飯后,你們喜歡和家人外出散步嗎?當散步時你們有沒有留意過夜晚的星空?”(學生說會看到滿天的繁星和又大又圓的月亮。)“是的,那時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星,還會覺得月亮也格外明亮。說到月亮,同學們能想到哪些詩句嗎?哪位同學來說一說?”(學生自由回答有關月亮的詩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是與月亮相關的,叫走月亮。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我們通過閱讀課文來了解一下。”
二、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到的教學方法之一。新課程改革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改善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態,改善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重視和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由于這篇課文是一篇選修課文,難度也不大,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根據以往分組的原則把學生分為4個人為一組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解決以下問題:首先,學生根據課文的注釋和借助字典等工具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其次,小組學生進行檢查,讓學生當場識記生字詞。并互相交流記憶生詞的方法。再次,閱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2)“精彩極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這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3)課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母親對巴迪的贊揚?哪些話體現了父親對巴迪的批評?學生討論解決以上這三個問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知父母對孩子深沉的愛。通過小組合作,改善了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說教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學習能力。
三、拓展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材中有限的知識內容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隨著學生學段的提高,課本知識的局限性會越發明顯,因此教師就要拓展學生閱讀的資源和途徑,通過課外廣泛閱讀,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此外,學生在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的故事中,還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思維品質,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們知道,這個故事來自《史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小說,在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學之余,教師可以展開以《史記》為中心的閱讀活動,但是畢竟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限的,讓學生閱讀整本的《史記》也不現實,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史記》中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與劉邦相關的約法三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雞犬新豐等,與項羽有關的故事有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和還鄉定都,沐猴而冠等。以此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挑選《史記》中感興趣的人物和故事章節來閱讀。
總之,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獲得、語言的表達和書面寫作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過閱讀實現的,因此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轉變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何鈺華.薄讀厚積,持之以恒——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的經驗小結[J].學周刊,2017(35):130-131.
[2]張華.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與思考[J].學周刊,2017(3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