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民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小學升初中過程中的銜接問題也逐漸成為教師們關注的重點之一,并且通過采取不同的方法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以此更好地進入初中學習狀態。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概述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希望學生進入初中后能夠快速適應數學學習環境。
關鍵詞:小學;初中;數學;銜接;方法
初中階段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環境有所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鑒于此,教師們十分重視小初銜接問題。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因此學生從小學到初中不僅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積累,還要不斷促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和思維等發生質的飛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多加注意,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能夠克服兩個階段的差異性,迅速進入初中學習狀態。
一、注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眾所周知,小學與初中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小學數學知識淺顯易懂,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系統性。很多學生進入初中后會感到數學知識難度明顯增大,不愿意主動地克服困難,進而導致學習成績逐漸落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升入初中前,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內容采取激趣式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使之產生較強的數學學習動力,為探究難度更大的初中數學知識做好充足準備。例如,數學教師可以將負數知識與生活聯系到一起,可以將百分數與問題聯系到一起,可以將比例知識與情境融合到一起,以此促使學生逐步對數學知識的探索產生興趣。
二、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
人們常說,良好的習慣是人潛在的資本,夠一個人享用終身。因此,教師們要高度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經常會由于粗心、不認真審題等各種原因導致計算出錯。而數學是一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對學生語言、思想、創造等有推動作用。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有效避免上述不必要問題的出現,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快地成長。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前不僅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還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認真讀題審題的良好習慣,同時教會他們主動反思并養成“回頭看”的良好習慣。良好習慣養成后,小學生才能夠在進入初中后做到游刃有余。
三、注重運算能力的培養
運算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功,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小學階段的運算知識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是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數學思維能力也隨著運算知識的學習發生改變。但是,很多小學生在遇到變化多樣的數學知識時經常會表現出“不知所措”,而這一切歸結于運算知識沒有扎實、運算能力不強。初中階段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數學教師要從小學開始就注重運算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中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展開運算知識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對數學運算產生興趣,并且使之感受到學習運算的意義。學生的運算能力提升后,他們才能夠應對各種考試中出現的“千變萬化”的數學題目,才能夠更快適應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注重基礎運算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還要有針對性地展開運算練習以及注重算理教學,促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步提升。
四、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作為一門理性學科,數學知識不僅僅是只有人們看到的表面運算,還包括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對學生思維要求很高。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因此,為了促使學生迅速適應初中數學學習環境,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此促使學生思維不斷發展。小學數學包含很多的數量關系、空間圖形等抽象的知識點,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這些知識點的本質采取合適的方法教學,逐步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求同思維、遞進型思維、逆向思維、系統思維等不同形式的思維水平。學生的各種思維水平提升后,他們在初中階段遇到各種數學問題時才能夠快速應用這些思維巧妙地轉化并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快地適應初中數學學習生活。
五、樹立科學的數學思想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不僅要注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還要重視學生能力和思想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成長為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型社會需要的人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對應思想、假設思想、比較思想、符號化思想、類比思想、轉化思想、分類思想、集合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統計思想、代換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都會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體現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學知識并解答題目。例如,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難題沒辦法迅速解決時,他們可以運用數學中的轉化思想,通過轉換到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所有的數學思想對于初中數學學習同樣重要,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這些思想方法傳授給學生,以此為學生將之內化,從容迎接初中生活的到來。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小升初銜接工作,從學習興趣、習慣培養、運算能力、思維方式、科學的數學思想等幾個不同的方法著手,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使之從容淡定地應該初中數學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陳芝州.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問題的思考[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000(008):P.32-32.
[2]潘新生.淺談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J].甘肅教育,2017(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