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昕楠 申崇蕊 王藝偉

【摘 要】 目的:探討縱隔鏡下食管癌圍手術期吻合口瘺的預防性護理效果。方法:使用隨機劃分方法將52例行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治療的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吻合口瘺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吻合口瘺發生率為3.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行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患者來說,圍手術期實施預見性護理十分必要,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圍手術期;吻合口瘺;預防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08-01
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的發病率逐漸提升,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就是食管癌。臨床上對食管癌患者主要是采用根治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常用的為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1]。臨床實踐發現,食管癌患者在手術之后大約有5%左右的患者會出現吻合口瘺,這對于患者的康復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圍手術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預防吻合口瘺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2]。我院對診治的部分食管癌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預見性護理,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吻合口瘺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選取52例行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治療的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食道癌,適合采用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治療,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了合并患有其他嚴重臟器疾病患者以及無法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對照組男女分別16例和10例,年齡41-79歲,平均(58.45±6.54)歲;觀察組男女分別18例和8例,年齡44-77歲,平均(58.53±6.23)歲。2組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同樣的手術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1)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方式比較陌生,難免會出現恐懼、緊張等不良情況,這不利于手術治療順利進行,對此,護士需要耐心向患者講述手術治療的相關情況,提高患者的了解程度,明白主動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同時,護士多向患者傳達正能量,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促使患者勇敢面對自己的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和患者營造良好的關系,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2)術后疼痛護理。手術后疼痛是正常反應,但是疼痛如果過于嚴重,不利于患者恢復,因此需要做好術后疼痛護理工作,和患者溝通交流,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或者病房內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輕松的視頻等。(3)康復護理。手術后要鼓勵患者盡早進行鍛煉,手術后第一天,指導患者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手術后第二天,指導患者進行臀部、軀干運動,手術后第三天,指導患者活動四肢,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以后隨著患者的康復進程,逐漸增加活動量,促進機體功能恢復。(4)吻合口瘺預防。手術后,對患者積極預防感染以及營養支持治療。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發熱、呼吸困難、頸部切口紅腫等情況,如果出現,則需要及時進行干預,實施胃腸減壓處理,實現負壓持續吸引,防止胃部積液,并降低吻合口的張力。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吻合口瘺發生情況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情況。護理質量評分采用醫院自制的量表,分數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 指定專人負責數據統計分析工作,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如果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則使用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吻合口瘺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吻合口瘺發生率為3.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3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析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為(8.75±2.42)分,對照組為(5.43±2.24)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5.134,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臨床上,食管癌十分常見,主要的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男性患者的數量明顯多于女性。對于食管癌患者,主要是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手術治療必然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嚴重的并發癥,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就是吻合口瘺,對手術治療的整體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患者原發疾病的康復。基于此,需要在圍手術期做好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以預防吻合口瘺的發生[4]。
預見性護理是是指提前采取多種護理措施來預防并發癥發生的一種護理模式,在臨床上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我院對部分實施手術治療的食管癌患者行圍手術期預見性護理,使吻合口瘺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觀察組吻合口瘺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85%VS23.0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表示,對實施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是可行的,對于降低吻合口瘺發生率具有顯著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行縱隔鏡下食管癌手術患者來說,圍手術期實施預見性護理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預防吻合口瘺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晶.縱隔鏡下食管癌圍手術期吻合口瘺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4):488-489.
[2] 陳仕娟,鐘梅,謝間好, 等.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7.
[3] 周智萍,鐘汝梅,陳輝.食管癌術后并發吻合口瘺的預防性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5):384-385.
[4] 丁慧茹.食管癌術后胸腔內吻合口瘺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校醫,2013,27(5):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