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護理中采用預見性護理取得的效果。方法:研究活動展開時間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挑選該時間段新生兒100例。按照雙盲分組方法將新生兒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新生兒均有50例。對照組新生兒在靜脈留置針期間輔助展開常規性護理方法,觀察組則提供預見性護理。分析比較不同護理模式取得的效果。結果:統計比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觀察組要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為92.0%,對照組為68.0%,差異對比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對比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要低于對照組,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期間輔助性提供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有助于新生兒臨床治療順利進行。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靜脈留置針;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37-01
靜脈留置針是新生兒輸液治療最常用的方法。通過靜脈留置針可有效減少穿刺次數,提高臨床護理效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就會發現,靜脈留置針使用期間可能會出現穿刺失敗、液體外滲、皮膚損傷等多種問題,降低護理質量,容易引發護患糾紛[1]。因此,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期間需要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本文分析探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護理中采用預見性護理取得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活動展開時間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挑選該時間段新生兒100例。按照雙盲分組方法將新生兒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新生兒均有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新生兒日齡3-22d,平均日齡(13.4±3.4)d。病理性黃疸3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16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新生兒日齡2-21d,平均日齡(12.3±3.3)d。病理性黃疸33例,缺氧缺血性腦病17例。兩組新生兒性別、日齡、病情等各類基礎性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在靜脈留置針期間輔助展開常規性護理方法,觀察組則提供預見性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穿刺前預見性護理。護理人員穿刺前應合理選擇留置針。依據新生兒日齡、病情以及使用藥物、靜脈情況與輸液速度選擇適宜的留置針型號。本研究所有新生兒均選擇頭皮靜脈留置針。可選擇型號相對較小的留置針,如治療中需要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藥物,還需使用中號留置針。穿此前應嚴格檢查留置針的質量,以免留置針出現倒鉤與套管裂開的情況。靜脈留置針治療的關鍵是要選擇正確的血管。新生兒頭皮皮下脂肪非常少,有助于尋找適宜血管。新生兒頭顱中可順著矢狀縫、額縫、人字縫以及冠縫等部位均可發現走向明顯的靜脈,耳后、顳前與額正中都會顯示出靜脈的走向。如新生兒哭鬧不止或出現藥疹、濕疹與麻疹等不良皮膚情況,可通過指壓法適當按壓新生兒皮膚,在發現明顯血管走向后作標記,穿刺時可柑橘標記位置緩慢進針,以提高穿刺成功率[2]。(2)穿刺時預見性護理。在穿刺期間如出現暴露充分就可能導致留置針偏離靜脈,致使針頭不能準確進入新生兒血管內。因此,需要充分暴露新生兒穿刺靜脈。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可扶住新生兒頭部與手腳等位置,以免新生兒掙脫與移動引起留置針便宜,對穿刺效果產生影響。護理人員在穿刺前應將輸液管內的空氣完全排至過濾器內,將相關附件連接好后,固定新生兒,保持15-30°角進針,盡可能減少新生兒痛苦。回血后根據靜脈軸向推動留置針1cm,并固定針芯以作支撐,隨后用左手將外套管送至新生兒靜脈內,就可撤出針芯,代開調節器,應用無菌透明敷貼進行固定后,將輸液管應用膠布固定。(3)穿刺后預見性護理。在新生兒輸液治療時,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如出現紅腫需立即處理,加強巡視,做好護理交接工作,并檢查輸液通路是否通暢。利用低敏、透氣性良好的透明貼,依據敷料污染情況及時更換。敷貼前應治黨潤濕并按壓周圍皮膚,特別是新生兒皮膚有水腫的情況應輕柔撕下敷貼,以免出現粘貼傷。哭鬧不止的新生兒,護理人員應注意輕柔撫慰,促使新生兒逐漸恢復平靜。
1.3 觀察指標
統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與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活動的各類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利用百分比表示,并經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需經t原理檢驗,如P<0.05,表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比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觀察組要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為92.0%,對照組為68.0%,差異對比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對比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要低于對照組,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3 討論
在現代化醫學技術快速發展下,頭皮針的缺陷與不足逐漸體現出來,為有效預防靜脈輸液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靜脈留置針開始替代頭皮針[3]。靜脈留置針刺激相對較小,固定牢靠,液體不容易外滲,柔韌性相對較好,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但因新生兒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實施靜脈留置針期間很容易出現失敗現象,由此引發護患糾紛。因此,對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操作期間,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預見性護理是將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考慮在內,以此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確保靜脈留置針使用安全。
綜上所述,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期間輔助性提供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有助于新生兒臨床治療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徐輝.護理干預在降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靜脈炎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9,11(5):908.
[2] 劉素娥.預見性護理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8,11(018):61.
[3] 張卉.預見性護理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6):273+287.